美文网首页
浅谈青少年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浅谈青少年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作者: 登木的小猴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2-24 11:47 被阅读0次

    本文全文3882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主要内容:

    1. “学业规划师”的真相

    2. “教育规划”应有的样子

    3. 不同阶段学生生涯规划的侧重点

    近期,随着《未来学校》纪实电影的热映,很多家长受影片中的“生涯规划专职老师”这一角色启发,也想找个“规划师”来指导自己的孩子。

    然而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内普及程度不高,家长能找到的资源非常有限。找来找去,发现唯一能接触到的就是培训机构里的“学业规划师”了。

    有的家长还真的带孩子去找了这样的“学业规划师”做了咨询,发现有点不太对劲。怎么这个老师说来说去还是学习,还是提高分数?为什么没有像电影里的规划师一样,让孩子探索梦想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规划”呢?

    “学业规划师”的真相

    “学业规划师”是教培机构的标配岗位,也有的机构叫做“教育顾问”、“学业咨询师”等,外行看起来非常高大上,还以为是给孩子做学业规划的专家。

    笔者之前曾担任一个线下机构的教学副校长,对培训机构的运营比较熟悉。其实,机构里所谓的“学业规划师”,岗位就是销售;所谓的“学业规划”,就是给学生配上机构的课程和产品,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销售。

    教培机构的业务流程简单说就是这样:

    市场人员用广告、传单等方式把家长引流到校区;

    销售(“学业规划师”)负责接待,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把机构的课程和产品卖给客户;

    客服(有的机构叫“班主任”)负责学生、家长和老师间的沟通对接,同时也负责在读学员的续费和其他课程、产品对在读学员的销售;

    教师团队负责给学生上课,研发团队负责开发课程和产品;

    在做班课的机构,一般客服工作也由老师来完成,所以班课的授课老师也要扛销售指标。

    培训机构的销售手中往往会储备较多的本地教育资源信息,比如中高考升学政策、周边学校与机构分布等,还有以前热门的择校渠道。这些资源家长自己从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但收集整理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所以跟这样的“学业规划师”聊一聊还是会有收获的。

    但是销售岗位通常招聘门槛很低,学历要求不高,自己就不擅长学习,通常也不具备规划咨询所需的专业资质,所以给出的学习建议并不专业,关于学习效果的承诺也可能很不靠谱,家长不要盲信。

    “学业规划师”们通常的套路是,先询问学生基本情况,然后问成绩,可能会给一些试卷让学生测试(通常是过难的),然后针对试卷情况分析学生的薄弱点,在分析中放大问题,强调薄弱点对升学考试的影响,总之目标还是围绕分数展开。

    如果家长买单,销售就能拿提成,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最重要的KPI。为了促单,销售会刻意激发家长的焦虑,然后把机构的课程包装得非常高大上,并且会过度承诺,给家长一种“得了绝症找到救命药”的感觉,让家长有强烈的购买欲望,这是特别需要警惕的。

    “教育规划”应有的样子

    那么真正的规划咨询应该是怎样的呢?简单来说,一方面,咨询师需要通过填表、测评、对谈等方式收集信息,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咨询师要结合学生的天赋优势、兴趣爱好、过往成绩、家庭情况和可触达的资源,给出符合当前阶段的发展建议,并辅导学生实行。基本思路是从学生向往的生活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位招聘要求反推高校和专业,再从高校招生要求反推中小学学习目标,最后落地到学生当前的学习与课余生活。

    生活→职业→专业→高校→高考→学习

    举个例子。笔者有过这样一个学生,高一时休学在家。妈妈形容这个孩子“被游戏废了”。

    我在跟学生的沟通中发现,他不仅玩游戏,还喜欢做游戏周边的平面设计、游戏视频剪辑,发布的作品还在游戏论坛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甚至有人愿意出钱购买。

    我问学生,以后想不想做游戏方面的工作?他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可能,因为老师和家长总是告诉他,玩游戏是不好的,要远离游戏。

    我给他介绍了国内游戏行业的概况。自2015年起,中国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游戏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还在快速增长。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巨头,例如腾讯、网易等,都有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于游戏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需要大量的游戏从业者,从事包括游戏的策划、设计、开发、运营等一系列岗位。游戏属于高薪职业,在18年已经有近四成的游戏从业者月薪过万。

    他一下子来了兴趣,又担心父母不支持。我让他放心,父母那边我会去做思想工作,他只需要考虑自己想不想。然后我带着他一起查询了腾讯、网易等游戏相关岗位的应届生招聘要求,他又查了他喜欢玩的几个游戏的开发公司的招聘信息。

    浏览下来我们发现,他感兴趣的岗位大都要求毕业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以我又带着他查找了这个专业在国内大学的开设情况。比较有名的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有中国传媒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他担心自己的成绩够不到,所以我们又查了一些录取要求相对较低的高校,共同放到他的目标列表中。

    接着我们一起查询了这些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作为他的高考目标。我拿出一张《高考目标管理计划表》,带着他根据他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把高考总分目标拆解到各科。这时他意识到,他想要回去上学了。

    当然,事情总是不会像我们想要的那样顺利。由于之前休学落下不少功课,刚开始他很难跟得上班级进度。但是好在这时候他不再抗拒学习,而是有非常大的意愿去努力取得好成绩,我们也指导家长给到孩子有效的支持,所以在后面的两年多时间里,学生的学科成绩基本追了上来。

    因为志向明确,这个学生在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很有优势,受到了高校招生老师的青睐,最终被国内一所双一流大学录取。目前他正在读本科,准备考研继续深造。

    从上面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首先是为何而学,明确学习的意义;然后是该学什么,明确学习的内容;接着是怎么去学,掌握学习方法;最后是学得如何,评估学习成效。只有遵循这个顺序,才能让学生自己想学,自觉去学,而不是为老师父母而学、被逼着学。

    兴趣和理想给了学生最好的学习理由,给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学习内驱力,驱动学生自己去思考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怎样的程度。

    学习意义→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

    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恰好反过来。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学出好成绩;为了好成绩就得有好方法。至于学什么,这是老师规定的,学生没有思考过。而学习的意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讲不明白,说得最多的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这听起来更像是学生的学习对老师的意义。家长会说,学习是为了以后当大官、赚大钱、过好日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结果适应的学生被筛选出来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适应的学生就被教育系统淘汰。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而到现在,我们的主流教育模式还是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学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悲哀。大量的学生被不适应的教育模式培养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样子,长大以后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贡献自己独特的价值,这种错位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真正的教育规划不是为了分数做规划,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学霸,而是为了让学生发展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规划师要跟学生讨论梦想,有了梦想才有实现梦想的动力,为了实现梦想就会去努力学习,这样的学生不需要外部的催促,能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不同阶段学生生涯规划的侧重点

    生涯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的领域,需要由专门的规划师来进行,但普通家长也可以运用其中的一些基本理念来引导自己的孩子。

    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人的毕生发展,所以既要符合当前阶段的发展特点,又要面向未来、以终为始。

    学龄前阶段是完整人格的奠基,要让孩子多玩。这个阶段的重点不是各科知识的幼小衔接,而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情绪管理、语言表达、丰富的感官体验、自由的物质探索。

    小学阶段的重点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业得到均衡的发展。同时要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方面尝试,并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初步了解社会。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经过小学阶段的多方尝试,此时兴趣逐渐聚焦,特长日益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社会实践,让孩子探索自己能贡献的社会价值,明确志向。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为高中阶段密集的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高中阶段首先要适应多学科知识的高强度学习,高一结束时应当大致明确职业方向,根据职业素养要求来选科,在选定的科目打造扎实的文化课基本功。同时尽量在特长方向做出一些成果,为高校自主招生做储备。

    学科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本身只是一个途径,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孩子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孩子的个人意愿始终不能忽略,而且要重视引导。

    学龄前的好奇心需要家长关注,并抓住机会引导为稳定的兴趣;对孩子的乐趣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之成为孩子的乐趣;当孩子有了乐趣,就有了自觉性,就能自主探索,此时家长要用价值观来引导乐趣,使之成为孩子的志趣;然后再为志趣赋予责任感,就能让孩子明确志向;最终形成一种使命感,让孩子获得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抱负。

    好奇→兴趣→乐趣→志趣→志向→抱负

    小学打开视野、广泛涉猎,初中深度探索、实践锻炼,高中明确方向、做出成绩,这些说的是学科学习以外的规划,看起来跟学业成绩没有关系,但却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来源,以终为始,从孩子梦想的未来人生反推青少年时期要做的准备,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真正建立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规划”一词立足长远,虽然提纲挈领,但具体工作却要落实到教育的日常点滴。本文仅用于明确生涯规划的大致思路,以免不明真相的家长上当受骗;而真正要实施对孩子的引导、支持,还需要大量的信息储备和研究实践。期待生涯规划教育尽快落实到我国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当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社区,都应当重视起来,让这个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撬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杠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青少年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ez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