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隽
“象”,形象——现象——形象
从形象到现象再到形象。在创作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年磨一剑。首先,后者的“形象”绝不等同于前者的“形象”,前者的“形象”可以说是形象本身,是相似、这可以解释为“像”;而后者的“形象”是符号,是赋予前者以文化性和典型性的概念。那么“现象“,是形成后者“形象”的思维基础,再往后便可意出象外,拓展出更为深厚的某种“气象”……
而更多人的编创思维往往只停留在前者的“形象”,包括我自己在内始终在如何“更像”上面打转,而忽略了初始的“形象“是该思考以“现象”为动机去寻找形象的语言,而非创造形象本身。有了“现象”这一纬度做支撑,最终才能走向真正的形象塑造。
2022.4.19 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