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的萌出通常会遵循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律,其顺序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当然每一颗牙齿的形态和功能都是相匹配的。比如乳切牙:切牙,即我们俗称的“门牙”。形如大刀,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切断,比如咬苹果、黄瓜等,切牙将其切成小块,然后转送到磨牙。磨牙经过反复咀嚼将食物碾磨细碎,最后进入食道。乳尖牙:形如匕首,主要功能是刺碎、撕裂食物。我们都知道,虎、豹、狼等肉食动物都有着尖尖的牙齿,用来撕裂食物。而这些动物的牙齿与我们人类的尖牙十分相似。乳磨牙:形状大而方,用来捣碎和碾磨食物。磨牙之所以有这样的功能,这和它的结构是分不开的。磨牙的咬合面并不平整,而是纵横起伏,有的如山峰凸起,有的如沟壑低凹。当上下磨牙咬合时,凸起与低凹相吻合,使得捣碎食物更加有力。
除到两岁半左右的这20颗乳牙之外,孩子6岁左右时,第二乳磨牙的后方会悄无声息地萌出一颗新牙,即第一恒磨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龄牙”,上下左右各一颗。因为这四颗牙齿的萌出是悄无声息的,所以通常不会被注意到,我们家长也常常认为它们是乳牙。但实际上,这四颗牙齿并不会被替换,而是跟随孩子一生。随着孩子牙弓的继续发育,在孩子12~13岁时,第一恒磨牙的后方会继续萌出第二恒磨牙,也是上下左右各一颗。至此,加上已经替换了乳牙的20颗恒牙,孩子的口腔内已经有了28颗牙齿。但这些恒牙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逐渐发育成熟。再之后,第三恒磨牙会萌出,也就是智齿。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智齿都一定会萌出,因此成人的牙齿通常是28~32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