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话题
今年过年回家比较早,假期也比较长。发生的事情也比较多,面对了亲人的离去,以及多年未见的姐姐哥哥们见面,还有很多年没有见到家人们、之前的同学朋友们。一边是离去一边是相聚,当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场景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生滋味并不是一个个来的,它们都是一起来的。而且都是相对随机的,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和一个人坐下来好好聊聊,也没有相应的场合。
聊天也不过是那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年入几何?某某是否结婚?某某是否生子?某某业已去世。我是不大喜欢这些聊天的,一般是听听,应和几声。之前,我还在乎别人对我说的话,以及催的事情。现在,我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当放着自己明显的问题去谈论别人的时候是站不住脚的。之前,还会想如何反击比较有力,现在我学会了提问。你会发现同样的问题,往往是一些人生大事问题,没有人能真正明白,当这些问题主角转换变成自己的时候,都是个中滋味也只有本人知了。只有一个很爱读书的张伟大哥讲了很有道理的话,讲婚姻是违背人性的,讲人与人之间不再过多的依赖,因为有更多的工具替代,所以亲属之间的大家庭之间依赖的基础也变弱了。所以,人还是要多读书,也学会如何讲述,才能让不同的人明白。这样的话无论是谈论什么,哪怕是非常宏大的问题也能深入浅出,让大家避免尴尬。
哪里最幸福
无论是在哪个地方生活,是在家里种地、做生意,还是在小城市上班,在大城市做打工人,关键还是要靠勤劳努力。勤劳努力的人还是会得到的更多,但是抗大病大风险的能力还是需要更多的积累。所以,我也特别喜欢在家里生活的嫂子们的生活,健康快乐实在。每个人都努力有一份自己的小日子,有一个小家庭,孩子健康,就算是幸福生活了。从小样本看,有土地、有事儿做,靠自己劳动能看到切实的劳动成果的人最幸福。在城市里有稳定事业编制,有相对稳定轻松的工作的人次之幸福。在重要岗位上以及在一线城市工作,虽然看起来挣得多一些,但消费水平很高,在抵消了这部分之后,相对是压力最大,没有幸福感的一波。人还是 需要工作生活平衡。
乡村压力
但在乡村也有另一份压力,人情世故的压力。红白喜事的应酬,为自己娃娶妻成家的压力。现在的农村一个适龄女孩门口排队7、8人,即使二婚的女人未婚男也会考虑。彩礼20-30w左右,家里要盖房子、买汽车,最好县城要买房。没有足够的财力就没有竞争力,男多女少。而且,在村里人们又比较爱攀比,回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不怕别人笑话”。有一种弱者不但自己不行了,还要有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在旁边观看,暗地笑话的非常直接难以承受的压力。其实,如果说一个人能跳出来看这些事情,能用一个外来人的眼光去看这些事情痛苦可能会少一点。村,大概是很多人走出去就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它的社会关系压力、规范压力比起城市还是要更大。
结语
最后,无论在哪里生活,自己手上的工作或者土地才是最重要的,靠自己努力去获得东西才有幸福感、价值感。这样努力拼出来的家庭、生活才是比较扎实的。生活就是这样,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年。日子也翻的比较快,后辈一个个都长的飞快,后浪推前浪,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处青壮年阶段正是需要努力的阶段。还是抓住时间,再拼搏一把,去实现一些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