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学习一年多以来,每天都在持续的跟随优质课程的更新不断的学习,同时也利用空余的时间读书和写作。
回顾一年以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虽然在思维方面和知识储备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自己期望的状态好像还是差距很远。
看着其他一起学习和写作的朋友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开始思考自己和那些高效者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
最近学习了许岑老师《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这门得到精品课,对比自己的学习经历,感觉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差距。
1,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高效学习,就是指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以解决一个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难题为目的着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勤奋的练习,有时还需要向名师求助。
这其中包含着七个关键词: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短时间、注意力、解决难题、设定目标以及名师。
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包含两种类型:自然主义和结构主义。
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其核心在于模仿,它侧重于强调知识或者技能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比如学习一门语言、一种乐器或者一类型的书法。
结构主义的学习核心在于创造,它提倡透过表面现象去寻求底层的关系,也就是要学习一套能够举一反三的系统,比如学习经济学、医药学或者艺术都需要这样的学习方法。
回顾自己过去一年的学习经历,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杂而乱。既有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有对于金融知识的学习,也有对于社会学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准确的学习反馈机制。因而学习很多时候都是浅尝辄止,甚至是半途而废,比如对于英语的学习。
2,职场人要有适合于职场的学习方法
对于成年人,好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要快速,另一方面要高效。因此在这里,功利的学习可能是一种极其高效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学习一门知识或者技能之前,要先把学习的目标做细致的拆分,针对那些细节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准确发现自己的弱项并且加以强化学习。
现实生活中,很多职场人的时间大部分都被工作和职场应酬所占据,因此碎片化学习也就成为了很多没有充裕的时间又想提高自己能力的学习者的必然选择。
但是想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高效的学习,就必须带着困惑和问题去学习,多用搜索的方式针对当下时间里不明白的问题逐个扫盲,随着时间的积累,知识也会随着量变迎来质变。
同时对于碎片化的学习,一定要在心中有一个系统知识的框架。这样的知识框架就像书的树根、树干和树枝。碎片化的积累知识则是在树枝上不断的添加树叶。
就像得到上的专栏课程,讲师都会在开课之前为学员呈现全年的课程表,这样对于一门课程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每天的课程推送则是对于框架里具体知识内容的填充,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碎片化的学习积累成了体系化的知识。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在得到专栏和读书方面都在持续的践行学习,但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也没有体系化的知识框架,因此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是碎片化的知识。
还有诸如拖延,缺乏专注力以及没有兴趣,这些都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低效了瓶颈,这也是后面学习过程中改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