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力四班的小伙伴们:
各位晚上好,很高兴今晚有机会讲一讲我的故事,我分享的主题是:勇敢走出舒适区。
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外贸行业,需要强化英语的学习。 我当时比较苦恼的是:工作上多数是与外商邮件沟通的,身处三线城市,工作之余也没有太多口语练习的环境。
当时的自己很想找到更多的机会跟外国人面对面交流,锻炼口语。于是,我开始了探索之旅:我曾经试过skype在线工具,试过Livemocha 当时是免费的在线英语学习社区,可以和远在千里之外、母语是英语的小伙伴在线互改作业,纠正发音。但这些还是基于在线,没有面对面交流,直到后来我搜到了一个全球范围的非盈利组织Toastmaster,他们在河南有线下的俱乐部,便试着参加了第一次会议。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参会时的情景:十几位听众里,有两位外国朋友,其中一位小伙伴在台上正顺畅地用英语讲些什么。
当时的自己走出校园没两年,性格内敛,心里暗自佩服那位侃侃而谈的小伙伴,他在台上的表现,自信又亲切。
我暗自思量着:自己英语口语底子还算不错吧,可并没有公众演讲的经历呀,在公司也仅限于会议备稿发言。如果加入这个俱乐部,要做演讲,还要参与其他的角色,突然间感觉压力好大。
更糟的是,在会议惯例进行的自我介绍环节,我一上台便感觉浑身地不自在,内心仿佛有只小鹿突突乱撞。当然,这里可不是那种遇到心仪人儿的心动感,那可是我内心真实的紧张感啊!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往哪里看,手势也极不自然…
就这样持续了大约一分钟,磕磕绊绊地做完自我介绍坐回座位上后,自己又禁不住苦恼起来:这么短时间都无法完成,那以后呢?我如果连面对台下十几位朋友都感到紧张,那以后如果人多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位陌生听众,有更多外国朋友来,自己该如何面对呢?
一时间,我限入自我质疑漩涡里,脑袋蒙蒙地坐在那儿。
我没料到的是,在会议最后,一位名叫Randy的美国老师对这次会议做了整体评价。他说起对我印象深刻的一点:
我不是通过朋友介绍,而是自己搜索找到俱乐部时,他很佩服这种主动的精神,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形容即是initiative 主动、自发。
感谢他的鼓励和后续地沟通,那一刻我突然想明白了加入toastmaster的意义:鼓励自己,勇敢走出内在舒适区,在这里得到演讲锻炼和口语提升,分享人生体验,表达心中所想!
想通后便加入成为了一名会员,但加入后最初几次演讲体验,我做得很不理想。公众演讲里有许多技巧,除了重要的内容与结构之外,还有关于手势、眼神、语气、语速等很多要注意的方面。
刚开始自己好郁闷,认真练习一段,往往上台后还是手忙脚乱似的,兼顾不了...后来,通过Randy的鼓励,我开始试着揣摩其他小伙伴的表达技巧,再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上的不足。
在一次次不断上台练习的过程中,一个点一个点地试着克服,渐渐地,自己表达也变得比以前更自如了。
此外,我还找了不少外语演讲视频,透过模仿,自己的口语与演讲技巧在缓慢提升。俱乐部会议中还有评论员的角色,我也积极地参与对他人演讲的评论中来,由此自己提炼总结要点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一路走来,坦白讲,现在的自己依然会有每次演讲前的心理压力,但我更多地体会到了,每次做完演讲给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的那份简单的快乐。是的,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体悟到了英语演讲的魅力:
演讲即表达,表达内心所想时,心里的那份紧张感便会被分享后带来的那种幸福感所不断冲淡。
半年后,我得到老会员Randy的鼓励,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区级即兴评论比赛。当时面对外国参赛选手,我沉着应战,发挥了自己灵活应变的优势,加上赛前做了充足准备,心态上比参加平时会议还要放松些。
就这样,那次比赛我得了第三名,而同行的美国会员朋友却意外落选。这个结果起初我也感到意外,后来便想通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
努力付出,对结果不期待,幸运之神往往会眷顾你。
这便是我的英雄之旅,感谢你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