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简书进行日更学习写作,已经有33天了。
在这33天里,有喜悦,有烦恼、但更多的是不知所措,比如,就像今天一样,又不知道写什么东西了。
但是总的来说,能坚持做一件事情,依然让人感觉是幸福。
第一,因为日更,每天总是会想着要写些什么。
平时写作,也就是自己的一些日记。日记完完全全是自己的事,琐琐碎碎、零零散散、细细碎碎,不成一体。所写的内容,也就是自己看看,可以毫无所谓。
但是在简书写作就不一样了。我写的内容完全是开放的,是面向所有朋友的。如果,仅仅只写些自己的零散小事,会让人感觉矫揉造作——虽然自己的文章阅读量不高,但矫揉造作的文章,即使自己感觉也并不舒服。
第二,因为要日更,所以,每天总是会想着,去写些什么内容。
对于内容的选择是日更最头痛的事情。而这个所谓的内容,是要努力跳出自己的写日记内容的范畴的。
这对于一个老是喜欢拿日记絮絮叨叨那些琐碎小事的人来说,在内容的把握上,确实有点难。
每一天清晨醒来,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什么”,这有时让人兴奋,感觉有了人生的目标;有时让人苦恼,为什么老想着要写什么?不过,我一直都是随它,简书日更就像是生活有了寄托,人生有了奔头,暂时想不出来,相信,想想总是会有的。而且,经过这几天的练习,即使暂时想不出来,但只要动笔写起来,文章也是会成的(当然,前提是先不管文章到底好不好)。
第三,因为要日更,要去寻找写的内容,所以每天会特别的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人,也渐渐的变得敏感起来。
为了简书日更练习写作,发现自己居然变得越来越敏感起来。
对于一个想要写作的人,变得敏感,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眼前看到的,路上听到的,看个电影或者阅读一本小说,都会与写作搭上边,都试着要让它们成为我写作的内容。
因为要写作,所以对这些事情变得敏感,这个转变,真的是让人惊奇。
那些大师们不是经常在说,“作家的敏感”这样的词汇。我虽不是作家,但是要写东西,要写好一个内容,敏感一定是不能少的。而这简书日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人变得敏感起来。
第四,也许是因为变得敏感了,在简书日更,让我养成了少说话,多倾听这样一个好习惯。
我是一个爱热闹、爱交流的人。
在没有写日更之前,我喜欢跟我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乱侃大山。
自从开始简书日更,学会了独处,学会了倾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码字这件事上。在日更的这段时间里,用眼睛静静地观察世界,用耳朵默契默地倾听周边事物的声音,用自己的大脑安静地或者胡乱地思考,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第五,每天认真写完,人会感觉特别的开心,特别的舒服。
很多时候,我的日子跟文章都是在早上或上午完成。我选这个时间是因为曾经听说过“青蛙学习法”。一天当中,第一件事就是要试着吃掉当天最难的一只“青蛙”,就是当天最难做的一件事情。吃掉了这只最难的“青蛙”,再吃其它的“青蛙”时,心里就有了一个基点:最难的都解决了,其它的事也就不成问题了。
我觉得这是一种挺好的方法。当我每天完成简书日更之后,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感,这篇日更文章放在了眼前,发布了,看到它,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在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伟大号召下,一天的工作,似乎都变得轻松起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简书是一贴药,有好处,也有坏处。
比如,如果没有东西写,人会变得特别的烦躁。
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假如有一天,我觉得没有东西,或者说一早没有想到一个特别好的内容,整个人会变得焦虑起来。而且,有时还会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因为没有完成日更而烦躁不安。
如果有病,对症下药,必有疗效。
是药三分毒。我虽然不懂药,但这句话还是相信的。有药,有疗效,那可能也会带来相应的副作用。
一个生病的人吃药,药有它的好处,对症了药到病除,不对症,副作用也许会起到放毒的作用。
所以,而简书日更这贴药吃到底还是不吃,关键还是要看这人是不是生病了。
到现在为止,我又再为简书日更的内容而烦恼、烦躁,这像是病了的症状吗?
所以对于日更,还是要多多反思。你看我这样反思,写上了以上这些文字,又成了一篇日更。这感觉就是,当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思考思考为什么要日更这样的事,日更文章也就信手拈来了。
最后一句话,日更是一贴药,有病治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