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文化苦旅》:难以忘却的精神旅行

《文化苦旅》:难以忘却的精神旅行

作者: 枫林送晚 | 来源:发表于2014-06-05 17:27 被阅读169次

       许多年前,在课本里读过一篇叫《信客》的文章,虽说情节普通,但是文字背后似乎总是透着一股深沉的思考和慨叹,读完之后使人已忘却了情节,而将情节融入了对人生命运和生活变迁的思索中去。后来得知,这篇文章出自一本书-----《文化苦旅》。

      满怀热情的读完了它,却难以完全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应当是随着每一篇文章而心潮起伏中度过的吧,因为书中有太多的意象,每一个都足以化作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内心原本被忘却的角落。

       直到今天,把书本遗忘在某个角落许久。偶尔想起,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依旧清晰,化作青城山,化作都江堰,扬州小镇和贵池,雾霭迷蒙,仿佛真正走过,但又留下一丝遗憾。

      我想,真正的好书应该是这样,多年之后依旧在能记忆中扎根,在无形当中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像一些小说,凭借情节的谄媚,博得一时的欢喜,时间流逝,化为虚无。言归正传,从前对旅行的认识,就是对现实的探索,像徐霞客一样流连山水之间,写下鸿篇巨著名留青史,完全不了解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多少名山大川留下了旅行者的血与泪,放逐也好,游学也罢,能乐在其中的毕竟少数。而现代人则忘却把旅行当作休闲放松的方式,能品味到其中的苦寥寥无几,更何况是上升到文化高度。余秋雨先生做到了。

       文化一直是个抽象的概念,礼仪可以是文化,器具也可以是文化,但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又岂能用这些来概述?文人对文化的直觉最为敏感。他们自身咀嚼融合着这些,成为一个个足以影响他人的磁场。然而,文化不是刻意捏造的,文化的必定是自然的,有时候悄无声息,有时候可以喷薄而出,总之,它应当回归到人的心灵吧。

       《文化苦旅》将作者的旅行经历和对事物的思考写到了散文这种富有表现力的文体中去,每到一处,只是真实的记录见闻,还原真实的历史以及独特细腻的情思。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心灵触动的瞬间,只是我们宁愿被生活的大潮淹没,因为,拥抱需要勇气,沉浸在原有的生活方式中更符合慵懒的本性。

        说说《笔墨祭》吧,笔与墨,中国人一见脑海里便会出现一杆蘸满浓墨的毛笔,或许还有一个精致的砚台,这是我们所特有的,也是一个饱含中国文人气息的意象。如今我们已经丢弃的这有些繁琐的装备,但一代代文人的命运似乎藕断丝连,这篇文章为我们解析了笔墨文化背后的中国文人,作者没有直白的表述,也无法阐释,而是留下现实的对比,既然无法还原,不如放弃,让笔墨留在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去。

        《废墟》是一篇初看有些低沉,其实充满积极能量的文章,人生总有废墟存在,正像失败和成功总是如影随行,没有人能避得开,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废墟“,”废墟“给了我们和明天战斗的勇气,也不能守候”废墟“,它不会开花结果,逃离废墟,我们才能找到新的自己。将所谓废墟表达到如此境界,唯此而已。

       想到太多,细节却已模糊,精神之旅的难忘也并不注重细节,重要的是我们重新收获了对生活的感受力,离开也只是时间问题,与现实诀别,与生活对话。应该再读一读《文化苦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苦旅》:难以忘却的精神旅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o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