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圆满而幸福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提出来的一个观点。很多教育同行都认为,朱永新教授就是针对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现状,为了帮助这些教师一起突围,升华出来的一条终南捷径。
随着新教育的持续深入推进,真正实现了青年教育者幸福而圆满的同时,有一部分人却感觉到了活动太多。这么多的活动,和青年教师的生活实际,不自觉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因为青年教师没有时间啊,又加上职业懈怠所带来的精力不济,这些人就建议,可以把新教育归结为两个方面:学生和阅读。
我是赞同这样的归结的,如果能够把学生和阅读进行一个连接,形成三位一体的:爱上学生爱上阅读和爱上研究。是的,研究是可以给学生和阅读牵线搭桥的唯一方法,能够对学生对阅读进行研究,青年教师的所有问题都会变成契机的。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爱上学生。
也许,有的朋友要笑了,到处都在提爱上学生,可是,学生不爱我们啊。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进行回答,现在要说的是,爱上学生也包括——爱上学校爱上课堂。魏书生被称为“天生就应该站在讲台上”,因为他一上讲台,马上就像换了个人。平时的木讷没有了,代之而来的是神采飞扬,是高潮迭起,是激情澎湃。
作为教育界赫赫有名的“南李北魏”,和魏书生老师齐名的李镇西老师,很多时候都在告诉我们,李老师是为校园而生的。他退休以后,要时不时的回到学校,要经常看一看学生,才能够拥有激情,触发足够多的教育灵感,实现他“为教育奉献到老”的人生理想。
我最佩服的詹大年校长,就是教育中爱上学生的代表,他的网名是“问题孩子他爹”,怎么样?酷吧!他说,教育没有灵丹妙药,有的就是爱!爱!爱!所以,他办丑小鸭学校,把全国各地的问题孩子都招过来了,即使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也没有阻挡他的快乐无比和信心百倍。就是这样一个孕育出“白天鹅”的教育梦想家,活成了我们教育界的榜样,用无穷无尽的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长奇迹。
其次,爱上阅读。
“教师不读书,不如去杀猪”,这句网络流行语,叫醒了很多同行,却也让另外一些更加麻木了,他们抱怨着读书没有时间,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还有就是不知道读书的价值是什么。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读书动力,缺少读书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著作中,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时间是被琐碎和忙乱占据了,而教师的琐碎和忙乱,与教师的不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如何才能让自己专业起来呢?最主要的就是读书,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读能够涵养生命气象的书,在课堂上得心应手了,在生活中胸有成竹了,教师也就有时间了,我们的幸福感也就来了。
那么,下一个问题也许就是读什么和为什么读了,毕竟,书籍实在太多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想,对这个问题,光靠讲道理是肯定不行的,这需要一个引领,一个氛围,一个习惯,在有了足够的阅读打底以后,读什么和为什么读,也就解决了。当务之急,还是建立读书共同体吧,只有老师们共同读书了,我们的教育困局才能打破,在校内区域内,有了这样一个共同体,确定了读书的方向和读书的规则,就能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梯度”了。
最后,爱上研究。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研究给人带来的影响提升到了最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也许在这里,把这种体验叫作教育中的高峰体验更为合理,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核心,时时刻刻保持对学生的关注,拥有着对研究对象的无限热情。就会不自觉的想办法,不自觉的有创意,这样我们的整个状态都会不自觉改变,从而达到最好的。
研究会把学生和阅读阅读连接起来,为了研究就必须观察学生,为了研究就必须走进阅读,带着学生问题走进了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了办法,再回过头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也就实现了,用别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更好,更有价值的创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用研究的态度来提升自己教育生活智慧含量的目的。
在教育中,有了研究的思想,我们就会时刻期待着,时刻兴奋着。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为一种生态,在校园里开花结果,我们研究共同体的建立,要比读书共同体建立,更为的迫在眉睫。当然了,研究共同体更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态和环境,一个学校一个研究共同体,这让我不得不想到,把每年的课题研究全拿出来,放到一起进行重新解读,开始我们的校园研究共同体吧!
要让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爱好,一定要从行动开始,只有真正爱上学生爱上阅读爱上研究了,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浓厚了,像朱永新教授所说的,过圆满而又幸福的教育生活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