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起吃饭,听小杨说起同学聚会大家热议男同学和他家女儿的事。
男同学是典型的“不惑少年”,小时被爸妈照顾,成家后被媳妇照顾,如今年届四十,又被懂事的女儿照顾。因为媳妇在外地工作,家中通常都是女儿照顾弟弟,照顾他,从大小家务到弟弟的作业,都是女儿操心,女儿不仅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学习成绩也不错。大家在羡慕之余,讨论最多的是他的女儿。
这样的女儿基本上是自己教育自己,有责任心,有内驱力,有行动力,她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居然就完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
但是,我在想,这样的教育就是完美的吗?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是在做选择题,这样的姑娘“懂事”得让人心疼。
爸爸的缺位,妈妈的离开,让她不得不早早担当她本无需担任的角色——“小爸爸”“小妈妈”,她在家里得到了“少年”爸爸充分的放权,她做决定,去行动,也承担后果,这是一个成年人的功课。她早早就学会了,只是——她没有童年啊!
丰子恺曾在大女儿把巧克力分给弟弟妹妹时,感叹说:“你开始忍耐自己的欲望,谋他人的幸福了。”他在为女儿叹息啊!
我们是不是能在懂事的孩子背后多一点心疼,多一些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