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竞争激烈,大牛和自负之人比比皆是;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升级,也滋生了越发明显的社会问题。
而焦虑、抑郁可以说是我们身边越来越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问题。
就是睡不着觉,我该怎么办?经常会觉得身体不舒服,真的是身体出了问题吗?面对社交场合紧张焦虑,我要如何破解?总是丧丧的,提不起精神来,我是怎么了?为什么焦虑会找上我?孩子也会焦虑吗?越想做好越做不好,压力找不到出口,好崩溃啊……
想必这些感受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都曾有过吧。
不要怕。我建议你读读安娜*威廉姆森这本《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每个人在某个阶段大概率都会受到焦虑的困扰。
书名很普通,甚至有点教条,但是内容兼具有趣和专业。因为作者是以患者和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双重身份来写这本书的。
她开诚布公,我们可以用坦诚、公正,甚至轻松愉悦的方式来触碰“焦虑”这个沉重的话题;她感同身受,一步步让我们识别焦虑,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并提供了实用的小技巧,帮你建立自信。
安娜,英国知名电视台主持人,十年前在她如日中天的忙碌工作中,一次情绪突然崩溃,她用了6个月时间才弄明白自己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焦虑症没有打垮她,反而让她更有资格和同样有这样困扰的人们谈论“焦虑”。如今,她依然不会说自己“已治愈”,但却是一个快乐、满足、坦率且镇定的人。
是的,勇敢、坦诚的谈论“焦虑”,接受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反应,是这本书首先要告诉我们的。
焦虑来自压力,抑郁源自我们常常陷入“焦虑就是承认自己软弱”的误区里。
而这本书,作者用她的实际经历和诸多同样来访者的经历告诉我们——焦虑有它存在的道理,是身体机能的自我防卫,不是软弱和疯狂的信号,我们要做的只是平衡它到一个健康的水平,学会忍受人生中的不确定性。
本书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用了9章的篇幅针对性的列举了和焦虑有关的常见问题,一一解惑,并给出指导——
像失眠、情绪低落、自我麻痹、运动、饮食与焦虑,像身体不适、社交焦虑等,在共情的基础上,给出了专业性的帮助小贴士,不像其他专业心理学书那样晦涩难懂。你可以通读全书,也可以直接跳到某一章节。
她也告诫我们面对有这样困扰的朋友或家人时,有意识的把负面的词汇换个说法表达会显得更加积极。
比如,她把“惊恐发作”这样崩溃的术语,替换成“能量超载”,听上去是不是心理上不那么焦虑?
在减压方法上,我觉得作者提到的画“蜘蛛图”清理压力来源的方式很可取(如下图)。大多时候,我们放任各种烦心事和来自别人的压力向我们渗透,用“放任”这个词,是因为我们是无意识这么做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们都写到纸上,让自己的心跟这些烦恼保持健康的距离。
当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再把注意力回到纸上,根据重要性给这些压力来源打分。面对主要压力来源,想想自己的感受,需要做些什么减轻压力,然后构思一个“行动计划”,比如自己可以怎样去说、去做,让压力和焦虑程度下降到一个理想的水平。
正确看待焦虑,保持理想水平是内因,但很多时候处在焦虑和抑郁情绪中的人,更需要向外界寻求帮助。就像作者在崩溃边缘时终于喊出了那句“帮帮我”。
每一个有焦虑症的人,都是一个外表相安无事,内心波澜壮阔的“演员”。
他们一方面不知如何表达和倾诉,一方面又无比在乎外界对他的看法,羞愧暴露自己无助的一面。
可是,这种“矜持”也正是让情绪日积月累,直到“能量超载”那一刻的祸首。
作者用诸多经历,告诉我们,焦虑不代表软弱,也不要伪装“我很好”,找一个你信赖的朋友或者家人,让情绪暴露出来吧,坦诚面对,你值得被爱。
私以为,现代社会年轻人更多的压力来自责任和财富,但当我们用作者的方法罗列价值观清单前五项时,你会更容易发现什么是最重要的,更清晰的提醒自己你是谁。
你可以列出10项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但当你必须保留5项并必须排序时,实际会发现原本你以为重要的,比如责任和财富,并不比其他东西来得更重要,比如忠诚和沟通。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作者的价值观清单中排序第一项是快乐,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必选吧?
而我们最积极有效的抵抗焦虑的办法就是——快乐。
这本书,会让你有平和、积极的、好奇的状态,来读。希望能经常听见你说这句:啊,把情绪释放出来可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