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忙碌也是一种美好,它可以聚焦心灵,从而忘掉生活的繁琐。没想到,2019年的五月会让我步履匆匆,甚而气喘吁吁。累,却充实。为期三周的借班磨课,听课,评课一系列快节奏之旅,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粮仓的收获满满,更多的则是对团队精神的深刻体悟。
521是个温馨浪漫的节日。作为教师,虽然没有被鲜花簇拥,没有收到任何甜言蜜语,然而,这一天却盼到了垂涎已久的饕餮之宴——柳林“家乡好教师”2019年小学数学专家入校指导活动。要我说,这是教育科技局隔空送给我们最厚重的礼物,最实惠的知识大餐。对育人者爱的表达,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让我们在追梦的路上补足营养,阔步前行。
(一)低调中唱着“高调”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许多人向往的境界。看似貌不惊人,40分钟的课堂却让她一鸣惊人。对,这就是庙湾小学的康完清老师。她用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情感完美演绎了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她用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亲切的交流,用温柔的眼神与学生对话,用大度的胸怀宽容孩子们课堂中犯错。在康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思维产生了碰撞,让情感得到了增进,让心灵产生了共鸣,让团队凝聚了力量。
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的,数学总是用来服务生活的,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本节课中康老师以学生熟悉的天平入手,从而引出等量关系,从已知到未知,自然而然延伸到方程,通过层层深入、步步紧扣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同样的食材经由不同的人,便会呈现不同的风味。同课异构被人期待的意义就在于此。
(二)干练中不失沉稳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79432/21744fcc38d2334c.jpg)
柳林一小的薛继娥老师一贯以干练、游刃有余的教学风格驰骋于课堂。她以问题化学习贯穿全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学科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有学科价值的问题。通过眼神的鼓励及语言的赞美激发学生从敢问、善问到会问、追问,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生成问题的过程,无疑就是一个智慧碰撞、思维激扬,源源不断的心潮涌动的过程。
纵观课堂,心底莫名的感动。一双双高举的小手,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个奇特的问题,一次次热烈的掌声,让孩子们尽享挑战时的刺激,成功时的喜悦,这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过程。在薛老师的课堂中,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一切,同时我们也嗅到了问题化学习逐渐散发出的淡淡的清香。
(三)从眼中的定义走向心中的意义
最具特色的“营养餐”终于被呈上桌面。接下来,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发展中心的张范辉老师闪亮登场。张老师以轻松自然的谈话方式将孩子们带上愉快的课堂之旅,从而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欣赏的同时不忘慢慢咀嚼、内化。整节课中,我不由自主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在张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在心中默默回答着所有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竟有几次情不自禁举手并进行了有声回答。观摩全程中,我根本无暇顾及为自己的举动哑然失笑,因为整个人早已被张老师的满堂彩牢牢吸引。
张老师的课中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让教学从眼中的定义走向心中的意义。从眼中的天平走向心中的关系,再到心智当中的模型,数学的本质就是:在相同当中找不同,不同当中找相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样数学思维与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著名数学家姜伯驹曾说:不鼓励学生问为什么,不讲证明,那么数学课就失去了灵魂。张范辉老师在讲座中也多次讲到:善于提出问题是我们研究数学的开始。眼中没有了问题,心中就没有了反思。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丢掉粉笔,丢掉黑板,但绝对不能丢了问题。可见,问题的生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四)需深思,更需力行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生命线,教学品质是专任教师业务素养的主要呈现维度,教学效益是教师工作口碑与社会美誉的主要内容。
于我而言,生活中除了诗和远方,更重要的恰是课堂。因此,无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我都会坚持行之前的深思,思之后的力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