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百转千回

作者: 景晨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20:46 被阅读0次

    初知此片,是闲暇在手机上看到有排片,宣传海报是一种浓浓的年画风,一老一少吹着唢呐,对着漫天飞鸟,一只凤凰扶摇直上,背景是连绵的群山,很多年没见这种海报画风了,但也没有多在意。

    后来,真正进入心里的,是在微博上看到自诩老文青方励的一跪,恳求院方增加排片量,恳求观众多多支持,因为,它是一代导演吴天明的遗作,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挽歌。

    方励,最开始从朋友圈众多转载的一幕演讲上认识他。爱玩,跨界,能闹腾,不停歇,钱多,不守财,技术专业出身,偶然机会契入电影行业,专投文艺片,倡导把自己的一生燃烧透了。

    现在想想,似乎评价一个人,都是各种符号与标签,构成了一个人的特质。

    五月天说,你和人们的不同,就看你怎么活。

    这个欲望蓬勃的年代,充斥着不安与躁动,谁都不会想到智能手机的兴起会完全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乃至人情世俗,越来越多选择的方向,也越来越迷失的自我。

    慢慢地很多人开始讲究情怀,匠心,执着,讲究一种与世无争、恬淡自然的心境。

    《百鸟朝凤》,唢呐匠,发过誓,可以说,是一部有情怀的作品。

    故事应该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八百里秦川大地上,串联起剧中各个村庄名字,感觉像是金木水火土庄聚集在一起。

    影片开头没有炫丽的开头,没有大量的文化公司介绍,黑底白字,幕概述了全片的主旨。

    进入正片,一边是大量的旁白,旁白一边念演员一边演,右下角还有手语同步,一度让人怀疑是不是打开方式不对。好在心里有底,也明白这种片子急不来,只能慢慢看。

    唢呐是中国古代主要乐器之一,婚丧嫁娶必请的内容之一。唢呐项目分为二台、四台、八台,根据逝者生前为人品行分别演奏不同项目,唢呐最高荣誉是百鸟朝凤,不过这是一曲挽歌,非大贤大明之人受不起,从电影细节看出,接近二十年没有吹过此曲,直到临近结尾时火庄村窦村长葬礼上响起过。

    什么人受的起这番荣誉,只能说,人在做,天在看,明眼人心里有数。

    男主天明(同名是为了纪念导演吗)在老爸的带领下前往名匠焦三爷处拜师学艺,凭着一滴真情的泪水,几番折腾之后算是走上了这条道路。

    学艺从最基本练起,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数个日日夜夜,也是靠着自己的耐性和努力,在与同门师弟比较中成为衣钵的最终继承人,有机会学习至高曲目——百鸟朝凤,并接过恩师衣钵,承班立业。

    只可惜,还没来得及辉煌腾达,唢呐文化的形势却直转而下,逐步被西洋乐器、豹纹长腿所驱散,更是被生活所湮灭。

    整部影片,不紧不慢,很有《活着》那种乡村电影、时代变迁的气息。

    导演聚焦的是唢呐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也许是哀伤,也许是无奈,给人一种缠绵悱恻、百转千回之感。

    焦三爷的弟子们迫于生活的压力逐渐改行,一直以为焦三爷的葬礼才是他们的绝唱,不曾想到是男主一人的独奏。

    没有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有的仅仅是天明一人身披孝服在昏黄的余晖坟墓前为师傅独奏。

    师傅生前说,他死后吹一个四台就够了,天明坚持吹百鸟朝凤,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个人绝对受得起这番荣誉。

    我的三爹曾经也是一名兼职唢呐匠,教书育人之余承担起了村里的红白喜事吹奏角色。

    小的时候看着他跟另外一个师傅一起,一条长凳,一张方桌,一壶茶水,两只唢呐,到时候了就鼓气腮帮吹奏起来,说实在这个乐器声音真不如管弦乐器那般恢弘动人,演奏的曲目听来都是有点刺耳,但是,它却是在精神文明贫瘠地区最大的宽慰,给人一种绵延悠长的回味。

    影片最后男主秉承了自己的誓言,坚持了唢呐这门艺术的传承,但更多的唢呐匠却在生活的现实面前背井离乡改行换业,甚至毕生向往唢呐一职的男主老爹到最后也开始嫌弃自己儿子不务正业,实在嘲讽,费劲千辛到头来却是一文不值。

    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没落,沦落到路边乞讨谋生的手段,一方面是日新月异的变迁,非文在物质文化面前苟延残喘。

    想来些许惆怅,越来越多的传统技艺丧失,越来越多的自然奇观湮灭,越来越多的人文物种消亡,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钢铁森林里的寄生物种,繁荣物质背后的空虚灵魂,真的不会单调吗?

    影片中的农村人都很淳朴,话不多,却让你实实在在感到那种真情流露,看来分外亲切动容。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应该才是欢欣的来源吧?


    不景晨,一个写的不多但在努力写的写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鸟朝凤,百转千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q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