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的蜗牛

作者: 逸二逸 | 来源:发表于2024-05-20 23:17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三月始发的「周末雨」玩了将近三个月,升级了,「龙舟水」正式登场!

据时而不靠谱的天气预报说,这次的雨要来玩30天。

估摸着,台风季无缝接班的几率,不小。

大雨滂沱的日子里,奔波生活的人儿们「湿气」就更重了。

雨衣罩得住衣服,却保证不了衣服不会湿。

车子挡得住风雨,却避不开早晚的堵车高峰。

闹钟叫得醒身体,却拉不起被空气浸湿的灵魂。

阳光不多水量过度的日子里,那些身子沉重、起床难、精神疲倦之类的反应。

在广东这里,都可以是「湿气重」的表现。

赖不了工作,那就赖湿气吧。

人嘛,总得有些不影响别人的赖一赖来发泄嘛。

我喜欢晴天,不讨厌雨天。

前提是,雨天之时并非工作之日。

晚上扔垃圾的时候,出门正准备打开伞。

只见地上稀稀拉拉地爬着七八只蜗牛,慢条斯理地抻着脖子匀速前进。

它们平时的落脚点是露天的绿化带,跟晚上蹦跶的蛙儿们,时不时出去园道上散个步。

而这下了大半天的瓢泼大雨,终是让这群自带“房车”的伙计们,也不得不往有瓦遮头的地方迁徙了。

看来,它们也没那么喜欢下雨。

有趣的是,我发现它们跟我一样,在两级阶梯和一条小斜坡之间,选择了小斜坡。

蜗牛凭借分泌的粘液和腹足,在墙上都能轻松爬行的。

两级阶梯,对它们来说没什么难度。

从绿化带到楼道口,最近的是阶梯且不用淋雨。

小斜坡是无障碍通道,却是露天的,而且爬行距离更远。

它们选择了一条在潺潺的流水上,雨中漫步的上坡路。

领头“牛” 它在爬 回头看了我一眼

不知是速度的差异,还是消息传递的快慢。

以它们的爬行速度来算,每只蜗牛相距「甚远」!

上岸的几只,背上的「房车」都已经干了。还在雨中浪漫着的几只,估计还有好一阵雨要淋呢。

那位正在爬坡的兄弟,头顶上的天线可能感应到,一只庞然大物正撑着伞看它。

看就看,还拿着个扁平发光的东西一直对着它,不免回头打量了一眼。

这庞然大物似乎在挥动着一只触手,发出一些不明的声音。

“这两脚兽在干嘛?听不懂,不是一路牛。”

看着它继续往上爬,我很好奇,它们为什么要选这条距离最远,还要淋雨的路呢?

那几位还在雨中努力往上爬的伙计,假如这雨在它们到达之前就停了,它还会不会继续往前爬呢?

如果雨停了,它们看到先驱者们往回走了,它们还会不会继续往前呢?

它们会不会坚持到底,去看一看终点长什么样子呢?

就像在每一个领域里,都会有先行者和后继者。

每一个阶段都有人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听到先行者们的各种「忠告」。

作为初来者,某些「忠告」听多了,总不免会有「晚了吗」的担心。

以至于不敢开始,或患得患失,或放弃坚持。

人会这样,蜗牛会不会也这样呢?

还是,像《蜗牛》里面唱的那样: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相关文章

  • 逃不掉

    她,蜷缩着, 试图回到在母亲子宫中最初的状态。 她想, 蜗牛还有壳,遮风避雨; 春蚕还有茧,无丝竹乱耳。 而她, ...

  • 避雨

    我还记得,初入此地时,大雨倾城,刚下车便兜头浇了个彻底。 这座城雨水充沛,这是我的初印象。 ...

  • 《避雨》

    (1) 你的表盘走过整个春季 连同古老的律动 问候新生和死去 以及遇见和别离 蓝色的雨伞撑起雷暴 你笑得像个孩子 ...

  • 避雨

    大概六、七岁那年夏天,爷爷、奶奶带着姐姐、堂哥和我到城里的姑姑家串门儿。 白天姑姑和姑父去上班了,爷爷和奶奶便带着...

  • 避雨

    文 艾米在渔村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晴间雨 哗哗哗,一阵豆大的雨点急促地从天而降。 我来不及打开伞,...

  • 避雨

    “六月里照例的行雨来了,大的雨点夹着吓人的霹雳同时来到。各人匆匆忙忙跑到路坎旁废碾坊下或大树下去躲避。” 夜里,读...

  • 避雨

    避雨 七月的天,热浪总是与细雨相伴。前些天,气温还很高,热得不行;这两天,细雨绵绵,凉爽了许多。 一大早,扬子与英...

  • 避雨

    黑云翻墨由南而来,各处锻炼的人们如鸟兽般逃散。遥远的闷闷的一声雷响,手持一小小梱野菜的我们不得不加快步伐。瞬间...

  • 避雨

    没想到第一次见面是在火车站。他短信说我三点五分到南京,你来车站接我吧?好。想都没想她就回了,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好像...

  • 避雨

    朋友,相信你一定避过雨吧!你是怎么避雨的呢:是在那儿等雨停,还是在那干着急,还是冒着大雨跑回家呢?而我的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避雨的蜗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ro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