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总是不大喜欢喝酒。
不爱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酒这玩意儿真的不好喝。我们一般接触的最多的,无非啤酒和白酒两种,啤酒味苦,多饮则尿频涨肚;白酒更不用说了,就如同稀释了的酒精,喝在嘴里辣,咽下去灼,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老酒鬼,喝多了也容易醉。医学告诉我们,白开水是最健康的,但是我们依然喜欢喝各种饮料,无非是因为这各色的饮料能够愉悦我们的味蕾,更高级的还能赏心悦目。既然于我是一种痛苦,自然就不能把它归入饮料之列,不去碰它更是理所当然。
这自然就引来了许多人的不满。长者擎着酒杯,醉意朦胧的眼神中流露出身经百战的自豪,不容置疑地告诉我,小伙子啊,酒这个东西还是要及早学着,以后出社会是少不了的,酒量要早早地练起。同学吃个饭,有人就爱拿着酒瓶子转,看到我拿的是橙汁,一脸的嫌弃。这个时候,你若说不会喝酒,他说你装;你若说身子不舒服,或是吃药什么的,他会说只喝一点;如果真的喝了一点,就会有下一点。于是乎,先用盏,后用杯,用完小碗对瓶吹,喝得脸上红霞飞,摇摇晃晃在寝室的厕所里面吐作一堆,这才叫英雄豪杰,否则你就是“怂”。
我是没经历过这种状态,不过我活了二十多年也见了不少。眩晕和呕吐我倒是经历过的,头痛得要炸开,胃里面翻江倒海,滔滔洪流顺着食管汹涌而上,梗在胸口,又不得不通过干呕倾泻出来,那种滋味,简直就是撕心裂肺。两相比照,那些喝醉了大倾肚肠的人,想必是差不多的感受,何况他们还意识不清。这么一来,我更不愿意喝酒了。家里素无交际的三亲六戚倒不肖我开口,自有我妈出面,统统挡回去,“孩子还在读书”,我也乐得装嫩。同学朋友,平辈论交,任你好说歹说,不喝就不喝,啤酒最多不过饮两杯意思意思。这与什么面子交情傲娇装统统无关,就是不喜欢这个东西,也不懂欣赏,何况多饮伤身。既然点菜的时候都可以不点不爱吃的,喝饮料为什么不能不喝不爱喝的?
这就是典型的“喝麻了”若说因此得罪人,倒是不怕的。真正的朋友不会勉强劝你酒,非要劝酒的,不过也是泛泛之交,打个照面点个头,得罪了便也得罪了,何况只要态度谦和些,一般人也不至于那么小肚鸡肠地被得罪。唯一避免不了的是阶级压迫,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若是在人手下,或是有求于人,则不得不有所变通了。最可恶的是一些老古板,扔出一句“不喝便是瞧不起”,场面上倒是不好应付。这个时候便是“不得已而用之”了,但是只要拿捏好分寸,也是可以少饮的,因为长者要的是面子和尊敬,这并不等同于对方喝倒;若是场合更正式些,喝倒了更是不雅观。
所以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喝酒非要喝到酩酊大醉不可。醉酒伤身人尽皆知,偏偏有人奋不顾身。后来逐渐观察到,爱喝醉的人,很少去品味酒本身的味道如何,只是仰头一杯接一杯;品尝酒味的人,反而不会喝醉。会喝醉的人往往是自己求醉,酒精抑制了理性的神经,没有了束缚,人就可以忘乎所以,飘飘然恍恍然,逃离尘世的烦扰了。殊不知街上的醉拳和卫生间的狼藉,都使其出尽了丑态。但是,明白的人都知道,借酒消愁是个伪命题,醒过来的时候,现实还是现实,一点没有改变,人不得不再一次进行逃避,形成恶性循环。延伸一下,沉迷虚拟世界、拖延症大概都是这个道理,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时候才可能解决。
渝州有名的“诗仙太白”唯一无可非议的倒是那些资深酒鬼,他们无论喜与愁,皆可一醉,专门等着享受那一刻的欢愉和酣畅。这就自然回到了之前所说的爱好上。你喜欢在混沌中高兴,我喜欢保持头脑清醒,各有所好,有何不可呢?什么时候我们的文化里不再有劝酒,而是理所当然地各取所需,我们的文明就又进一大步了。
春节在家,老爹突然感慨,说我们这一代人能和他们一样喝酒的越来越少了,我笑而不语。多少年来他们豪饮的姿态和醉后的痛苦我都一一看在眼里,谁还敢跟他们一起疯狂呢?
己亥年正月十九
于返京高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