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笔记每天进步一点点
我的27个《精进》关键点(上)

我的27个《精进》关键点(上)

作者: 莹莹happygo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9:47 被阅读563次

    最近阅读了很多大咖推荐的采铜的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看这标题原以为是鸡汤,读完发现干的不像话,全文几乎没有任何“亲戚or朋友的故事”(本人很鄙视拿熟人的悲惨事迹成就文章的10W+),最突出的特点反而是大量的引用。从心理学到物理学,从社会学到建筑学,作者的引用功力堪比中国诗词大会的董卿和武亦舒,简直佩服!哪怕是边查找边写作,也难能有这样的撷采众长。

    很多人觉得太多的名人名言引用有碍流畅阅读,的确,我看多了也会腻。但作者就是引得出这么多,也是一种能耐。学习,应更加兼容并包。

    一边阅读,我一边标注,最终整理成以下对我而言非常震撼的28条,括号里为我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有的地方没有批注,因为作者本身已写得很好,我认同,没必要再啰嗦。

    1、母亲的挂钟效应:归家的温馨感和母亲的关爱导致主观时间感变慢。

    (正值节后,大家想必体会更甚。家里的生活节奏特别慢,回想在职场的厮杀,恍如隔世。那么这种慢生活,适合做什么事?)

    2、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一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且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

    (读到这,本以为作者接下来会写“因此我们要接纳多元”,即主语不变。但作者的思路却是从客体出发,想主语未想)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3、我是一个思考者,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我推崇当代思想家苏珊·桑塔格的生活方式,她说她会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并且,我也明白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表达和思考一样,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写一本书,就是能同时承载三者的理想行动。

    (即输入与输出)

    4、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向孩子学习“郑重”的态度。对于这个问题,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

    5、津巴多建议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并且,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所以当你坐在办公室里时,采用未来视角是合适的。

    但是反过来,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回家,是不是仍旧要为明天还要开什么会、写什么报告而操心,甚至寝食难安呢?大可不必。在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专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这个时候考虑未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积极过去视角适合在与家人一起时引发。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在这里,即便作者只交代以上五种时间视角的应用场景,我们也觉得很好,没有未完成之感。作者却提醒我们要反思。如果不反思,我们读完会怎么做?到某个场景让自己调整到相应视角。而反思会让我们知道别人做事的初衷可能出于其他时间视角。跟这类似,很多东西我们知道有几种情况,却没有想到去分析其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两个策略:

    A.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这里李笑来的方法是赋予重大意义)

    B.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7、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该花多少精力做?

    A、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B、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过去的我只能想到收益值,对半衰期毫无概念!这也是一种复利思路变体)

    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A、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B、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C、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D、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这个法则暗含两层含义:

    A、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B、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8、历史学家帕金森“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9、通过让自己更快来赶上外部环境的快,表面上来看也有几分道理。可穷究起来,却是难以成真的海市蜃楼,因为完成一件事情的复杂程度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无怪乎计算机科学家侯世达(Douglas Hofstadter)在其名著《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时间的“快”和“慢”也常常对应着时间的“深”和“浅”。社会学家曾发现过一个“时间悖论”: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总体上一直呈增加的趋势,但人们主观上却觉得自己的闲暇时间在减少,也就是说,人们实际拥有的时间越多,主观感受拥有的时间却越少。为什么呢?这正好可以用时间使用的深度来解释。

    “心流”(flow)这个由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里创立的概念已经渐渐为大众所熟知,它是指人全情投入于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人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当然,人也不可能一直处于心流状态中,也需要很简单地放松、闲适,只不过,在时间的“深”与“浅”之间需要某种平衡。

    10、获得高质量的休闲满足其实很简单,就是: 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11、从终极问题出发·以人生最高目标作为第一原则

    12、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A.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这一步最关键,找到的同时你几乎就会立即想到矫正方法。)

    B.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C.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下篇在这里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27个《精进》关键点(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y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