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人丁太升说,民谣最突出的特性应该是诗意。对诗意的理解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它又是确实存在的,可以捕捉到的,不仅仅是打动人心,而是当你感受到那份诗意的时候,甘愿痛饮!
1.
大冰说:赵雷不红,天理不容。歌手之后,他红了,一夜爆红。
喜欢雷子很久,他的歌陪伴了我很久。他在歌手上唱《成都》,唱《理想》时,我本该是个在电视机前狂热的小粉丝,然而我却没有被打动。
他的歌,在livehouse听,在剧场里听,甚至在被窝里一个人听都会泪流满面。可是到了竞技的舞台,尤其是歌手这样的舞台,民谣的诗性被大大削弱了。
鼓楼是最有北京味的地方,107路电车,后海的酒吧,附近的大小胡同……那里有民谣的味道,而雷子的歌,也是属于那里的。在街头,在livehouse,在露天的草坪……都有民谣。
第一次喜欢民谣是在天津的街头。
晚上十点的海河边,夏末的风吹得有点冷,男男女女从身边经过,各色的霓虹灯变换着闪烁。走累了,我靠在桥头边吹风,桥下的流浪歌手弹起吉他,低头唱着不知名的歌——
“时间是颠沛流离的大门,平凡的我们注定孤独一生,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
那一刻,我拉起朋友的手,"不想走了,我们待在这儿好不好"。那是一个残疾歌手,用一条腿站立着,手上抱着他心爱的吉他,一首又一首地唱着……那一夜,忘却了很多东西,歌声夹杂着河边的风与沙砾,走进了心里。
每个人对诗性的理解不同,而我的诗性,不是在炫技的舞台。
2.
第一首被震撼到的歌的是《九月》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词出自海子的诗《九月》。
那是文学课上,刚看完加缪的《局外人》,孤独,死亡——像置身于孤月高悬的草原——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后来知道这是周云蓬的歌。
“解开你的红肚带,撒一床绣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中荡开。”民谣是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罢,在民谣的世界里,最普通的男女之情,却也是最美好的。
周云蓬是民谣歌手,更像是诗人。
3.
民谣最突出的是诗性,而民谣的诗性却又是不易捕捉到的。
当像赵雷这样的民谣歌手从街头走到电视屏幕里,带给观众的一开始是清新感,而用不了多久就会招来质疑:有人说他的编曲不好,有人说他的歌词过于简单……
我想说,民谣的诗性,以及民谣想表达的情感,它不是蕴含在普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只是在细微之处生出的情感。就像杂粮始终代替不了白米饭一样,观众的耳朵听多了这样的情感,反而会觉得民谣歌手矫情甚至俗套——理想,姑娘,南方,北方……那些在民谣里经常出现的词,一开始就不是属于大众的。
民谣中的情感,始终不是我们在生活中寻常的喜怒哀乐,更多的是极致的孤独与无助。没有耐心,没有阅历,我们可能读不懂民谣。但你又不得不说,生活的挣扎,爱情的苦乐,理想的迷茫……这是我们生命之中最复杂最重要的情感——它能戳中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所以,民谣不属于大众,但大众不能缺少民谣。
4.
歌手之后,赵雷红了,民谣又再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几期节目下来,有人说赵雷的歌是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有人开始吐槽赵雷的词曲过于简单,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甚至指责《三十岁的女人》不尊重女性……
营销号蜂拥而起,借势蹭热度,大谈着理想和小酒馆,对着别人的演唱大加评论渲染,刷爆了朋友圈,可却连歌名都打错。不管喜不喜欢音乐的人,都要跟风转发一波。微博热搜持续不散,不管怎样都要插上几句。各种改编版本如野火燎原,无视独立音乐人的版权……
这一股民谣热潮,真不知是良药,还是火药。
这两年中国内地民谣的势头看似越来越猛,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大火的民谣歌手掀起一股浪潮。
如果是《南山南》把民谣带给了大众,
如果是《成都》把民谣带给了大众
……
别着急,也别担心,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多的好歌出现,更多的民谣向流行过渡,把好的音乐带给大众。
过去我说,我喜欢赵雷。别人会问:赵雷是谁?
现在我说,我喜欢赵雷。别人会说:我知道,他最近挺红……
他不喜欢一夜爆红,他有很多故事,可他不是一个用故事来赚取大家眼泪的人。他说,歌手之后他的生活还会恢复到过去的状态。他说,三十岁了,他想到处走走,办一场摩托车巡演。
民谣只要不死,它还得回到它产生的地方。
赵雷暂时离开了歌手,可民谣还是那个民谣,赵雷还是那个赵雷……蹭热度的营销号,跟风凑热闹的人……散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