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限制性信念去行动
No.141
我并不是一个会“利他”的人,通常状态下第一瞬间我想到的都是自己。这本没有问题,这世界“人不为我,天诛地灭”,可是我总喜欢在被人帮助我之后想办法也要帮助对方。
这就是我常用的逻辑:“我特别想解决的问题是……,那我可以为你做的是……”。这好像是一种交换,一种强迫别人帮我,作为回报,我一定会在最后给予对方很多。
但这种办法在我过去的人生中似乎并不好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是“不被别人理解的”、“大家看不到我的优点”、“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发光发热”,……,这一系列的自我攻击下来,自信心就被打击到了极点。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意识过。
这两天接连不断发生了很多事,于是上述过程不断重复,我一个朋友发来一句话“你对你自己太不满意了,这是病,但是我没有药。”
对我而言,这就是很严重的一句话了,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悲观思想已经影响朋友对我的态度了,不断地反思,我得出可怕的结论:大家都喜欢开心的事情,那我的忧伤和多愁就变成了杞人忧天,
而反复的诉说就变成了“祥林嫂”,天哪,这太可怕了,这还是我么?
意外地翻开王树丰老师的《天黑写作团》,刚读到第二篇就打中了我的心结,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让我醍醐灌顶:“其实,做一件自己没做过或者有些挑战的事情时,很多人在潜意识中都会出现一种自我保护式的惯性思维,很多人恰恰又被这种惯性思维打回了原形,放弃了行动。”
这说的不就是我现在的情形么?
每一次当我想要突破的时候,我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的失败做铺垫,让大家都不要对我抱希望,然后如果我能做好,那就是我还不错,如果做不好,那也提前告诉大家了:你看,其实我就是一般般,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么?
这是不是听起来像是在蹦极之前先背了一个跳伞,虽然身边人都告诉自己,很安全没有问题,可是自己还是默默背了一个伞包,在自己害怕的时候有一个心理防备或者缓冲,降低别人的期望值。
“这是一种很坏的限制性信念。”
嗯,原文中就是这么写的!
“破除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去行动,不要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害怕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害怕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坏孩子”,害怕承担指责。大约这还是“好孩子”心理在作祟。(默默观察一下自己,这算不算自己为自己找的新借口?大约是的……)现阶段我就是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剖出来看看,看自己能做到哪种程度,看自己能让自己改变多少。
接下来就是上路的勇气,一次向前走不难,每一次遇到困难都能解决,这才是重要的。王老师在文中举了开车上路,一定要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的例子,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之所以之前自己考虑的那样多,大约是还没有让自己真的上路,或者就算上路也是有保障的,所以每一次我想到的不是如何勇往直前的解决问题,而是抱怨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最后就是最坏的结果,连自己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都不能处理了。
“如果你想……,却不去行动,还迟迟被心里的限制性信念所束缚,在美好的目标面前不断张望、踟蹰,不停地找各种主观客观理由来让自己心安理得,这是一种成长病。”
得病的好处,就是没有人能够责备你的不作为,但是,从此你也丧失了让自己真正独立并成长起来的机会。这样的失误,我走过,愿大家不会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