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七幅画艺术史】笔墨之间,花鸟相闻——中国花鸟画

【七幅画艺术史】笔墨之间,花鸟相闻——中国花鸟画

作者: 德维传媒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12:55 被阅读3次

写在前面:近期,我们的【七幅画艺术史】设置了专门与读者对接的渠道,各位朋友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马樱花开”然后回复“周七慎”,就可以扫码添加我的微信号啦,欢迎大家来和我一对一交流各种艺术问题、读书心得、甚至是感情问题,我也会不定期为大家推荐艺术相关书籍、纪录片和电影!

最近为大家推送的几篇【七幅画艺术史】都是和大家聊西方艺术,一些热心的读者朋友私信我说,想看一些介绍中国艺术的文章,多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美学和文化。

然后我不乐意了:

我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吗?你们想看什么我就写什么吗?想看中国艺术史?我的回答只有一个:

《照夜白》 唐代

纸本水墨

韩干

我觉得,既然是讲花鸟画,就应该从早期的花鸟画入手开始讲。

我还觉得,在一篇讲花鸟画的文章里,第一张图就放个马,没毛病。

我真没骗人啊!

实际上不那么死抠字眼的来说,我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蔬菜水果,都能被统一归类为花鸟画的范畴。

虽然我国早在六朝时期就有顾恺之、萧绎等画家画过花鸟画,但是现在都失传了,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中。严格的来说,花鸟画正式成为独立绘画科目,是在唐朝。

回到这副《照夜白》中,大家先看看画中的马有什么特点?

当我问我的同事们这个问题时,他们异口同声的告诉我说:

“这匹马的屁股大!”

你们是认真的吗!?

这叫健硕!健硕!健硕!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马胸前的肌肉线条轮廓那么有力,你们看不出来吗!

还有!画中的马没有赋色!只有线条!这种只凭线条就能展示画家作画功力的风格叫做“白描”或者“白画”!

还有!看马的眼神!看马在抬头嘶鸣的动作!说明这匹马的脾气很暴躁!这个细节作画前画家们是很难捕捉到的!足以见得韩干的功力深厚!

那么多特点,偏偏要说屁股大,真是被气哭!

好了,擦干眼泪我们接着聊。

第二幅画

《写生珍禽图》 五代十国

绢本设色

黄筌

划重点!划重点!

黄筌和黄居寀父子二人,是我国花鸟画史上相当重要的两位画家!这幅《写生珍禽图》就是黄筌画给儿子黄居寀,教他学画画的一幅作品,这点可以从画中一处题字上看出:

题字:“付子居宝习”

要我说,这幅画特别厉害。

因为这幅画说到根本,其实就是一幅教人画花鸟虫鱼的参考图鉴,试想,什么水平的人能绘制具有教学性、参考性的图鉴呢?

答案是,宗师级别的画家。

我们细看这幅画的局部,每一只鸟、虫身上的羽毛、纹路、细致的色彩变化,都被准确精细地描绘了出来:

翅膀羽毛的渐变

蝉翅膀的纹路

这是啥虫?知道的朋友请私信我

黄氏父子二人这种精工富丽的技法、繁密华贵的绘画风格,完全符合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画院花鸟画的主流风格,史称“黄家富贵

下面,我们来聊聊与黄家富贵截然不同的一种风格。

第三幅画

《雪竹图》 五代十国

绢本笔墨

徐熙(传)

现存的几幅徐熙的作品,据传都可能不是真迹,但我们仍然能结合史书的记载,以及现存的这些作品来领略徐熙的绘画艺术。

在我国古代有个官方机构叫做“画院”,想进入这个机构的画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官方考试,而这也意味着画院的大部分绘画作品,都必须符合皇室贵族的审美趣味,刚才提到的黄氏父子,就是画院画家的代表。

但是,徐熙虽然也是供职于画院的画家,他的作品却与黄家富贵的风格截然不同。

具体不同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

1、黄氏父子多画象征富贵繁荣的花鸟,如牡丹海棠、喜鹊等,而徐熙则喜爱画汀花野竹、水鸟渊鱼等平凡却有趣味的对象。这是因为徐熙与黄氏父子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因此志趣各异。

2、徐熙在黄氏“没骨法”的技巧基础上,更擅长用“落墨”的画法。简单说没骨法就是直接用色彩画出形体,不用墨线勾勒轮廓。落墨就是连勾带染描绘物体,着色只是辅助,也被称为“水墨淡彩”。例如这里的《雪竹图》就是“落墨”技法绘制而成,这是徐熙在笔墨上的创新之处。

P.S. 较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没骨法”的创立者是徐熙之孙徐崇嗣,他吸取了黄氏父子的纯用色染、不用墨勾的技法,在此基础上创立的没骨法。但是溯其根源,黄氏父子更早地使用了“没骨法”的核心技术。

综合以上所说,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将徐熙的笔墨花鸟称为“徐熙野逸”,与“黄家富贵”刚好相对。

第四幅画

《双喜图》 北宋

绢本设色

崔白

刚刚一直在说的黄家富贵的风格,从五代时期一直延续到了宋代,这种精工富丽的画风一直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

虽说黄家富贵的风格在宋代一家独大,但是这一局面到了宋神宗时期就被打破。

打破这一局面的画家,就是崔白。

我们直接来观赏这副《双喜图》。

先看画中的兔子。这只兔子后足着地,前足抬起一只,回首仰望空中的两只喜鹊。

观察过兔子的朋友就能知道,胆小的兔子稍微受到惊吓时就会做出这个动作,准备随时抬腿逃跑。

再看画中的两只喜鹊,其中一直立于枝头,张翅向地上的兔子叫唤,正是兔子受惊的原因。另一只喜鹊在空中尾羽向前摆,身体弯曲,似乎正要降落在枝头。

画家将这一幕捕捉下来,其观察和写实能力不言自明。

更重要的是,在这副《双喜图》中,背景全是枯枝、杂草、乱石,而不是以往花鸟画中象征富贵的牡丹海棠等,动物的姿态也十分真实自然,毫无取悦人的意图,其平视取景的构图也说明画家力求还原自然本真的用意。

这种略显叛逆的画风,在宋代画院也得到了客观的评价:“宗祖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崔)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没地方写与崔白齐名的吴元瑜了,不过大家只要记住“宋画之变始于崔吴”就好。其实没写吴元瑜是因为我懒

第五幅画

《瑞鹤图》 北宋

绢本设色

赵佶

如何用一句话点评宋徽宗赵佶呢?我帮大家总结了一下:

“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因为家世吃亏”

如果说赵佶是北宋排名前五的艺术家,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

我们来看他的这副《瑞鹤图》:

这幅画描绘了一群鹤在宫殿上方飞行,方向和路径都朝向了皇宫最顶端,另有两只一左一右分别立于屋顶。

这群鹤在形态动作上大致相同,几乎无变化,从整体构图上来看有一种“百鸟朝凤”的视觉感受,共同朝向皇宫也体现了赵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尊贵与自负。

《瑞鹤图》也体现了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共同特点:崇尚富贵、吉祥的风格,体现统治阶层的尊贵。

不单是绘画,赵佶自创的“瘦金体”书法也是一绝,我们来看看这副《瑞鹤图》的题字:

感受一下这独特的美感,我就不点评了

赵佶整天沉迷于作画、写书法,把江山社稷完全丢在了一旁,最终落得个被金人掳走、国破家亡的下场,不免让人感叹历史和命运的残酷。

而历史总是相似的。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位与赵佶亡国命运相似的画家,我们接下来就来聊一下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画家。

第六幅画

《枝上鸜鹆(qú yù)图》 清代

纸本水墨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原名朱统𨨗(quàn),更广为流传的名字是朱耷,是清初的一位明代贵族遗民画家,明亡后出家为僧。

关于朱耷的“八大山人”这个自号,有几个有趣的轶闻,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

我才不会承认这是我才开始学美术史的时候闹的笑话!

然后,我们看看朱耷自己是怎么写“八大山人”这几个字的:

这么一写,连起来看就像“笑之”,也能被看成“哭之

而笑之与哭之,也许就是朱耷作画时的两种复杂心境。

朱耷笔下的禽鸟走兽,最大的特点就是白眼向人,比如下面这几个:


这条鱼,我看一次笑一次,

表情太逗了哈哈哈哈哈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画,实际上学界也没有一个能让所有人信服的定论。

要我说的话,我觉得“白眼向人,冷漠看人间”得说法可能更让我信服一些,如下图所示:

第七幅画

《八大山人·冷漠》 2018年

周七慎,1994—

那么为什么朱耷笔下的动物,会这么冷漠、甚至有些苦大仇深的感觉呢?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重视个人感情的,抒发与艺术风格个性化表现

然而从另一方面说,主要还是跟朱耷的人生经历有关。在明亡以前,朱耷是一名皇室贵族的后裔。清军入关以后,朱耷饱含着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悲愤,选择落发为僧。

结合朱耷的这种亡国遭遇,我们似乎能窥见在藏在画纸背后的、沉郁感伤的心境:

“零碎山川颠倒树,不成图画更伤心”

我们永远都无法对这种心境感同身受,但如果我们能从这一对对白眼中,看到历史的变迁,看到人间的冷暖喜怒哀乐,或许就已经足够了。

本期的【七幅画】就聊到这里。如果各位朋友有什么想看的艺术故事,或是想了解的艺术趣闻,可以直接发送消息到马樱花开公众号,或是按文首的方式添加周七慎个人微信进行畅聊,我们随时欢迎您与我们进行交流!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字【花鸟】,即可获取本期文章涉及到的绘画的高清大图下载链接!




云南会泽盐水翘石榴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七幅画艺术史】笔墨之间,花鸟相闻——中国花鸟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ff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