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那位濒于崩溃的母亲聊起

从那位濒于崩溃的母亲聊起

作者: 曹爽怡 | 来源:发表于2022-04-16 20:30 被阅读0次

    无常风暴,不论神仙。夺精猛鬼,不择贵贱。生死必然,谁人得免。

    ——净土宗法语

    几个月前,我曾经在某论坛读到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作者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母亲,一名曾经大有前途的科研工作者的生育困境。他的母亲,在年轻的时候结婚生子,别无选择地花了十年时间养育年幼的儿子——也就是故事讲述者,中断了自己的科研之路,眼睁睁地看着天赋和能力都不如自己同龄男同学逐渐成长为成熟优秀的科学家,而自己将再也难以企及他们的成就,儿子念中学后,她重回职场,然而,当她奋斗多年准备继续自己的科研之路的时候,在国外学业有成的儿子告诉她,自己将很快和新婚妻子生个孩子,这个时候,这位母亲彻底崩溃了,她说,自己已经付出青年时代的几乎一切去养育儿子,实在是不想再用半生时间去养育孙子了,故事讲述到这里,作者——也就是故事里的儿子——用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来形容自己母亲那时的状态,“听说我和妻子决定要一个孩子,我妈彻底崩溃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完了,到了几乎要寻死的地步。”不过这之后他认真地向母亲讲述了自己的育儿计划,让母亲安心工作,并一再保证这件事绝对不会麻烦母亲一分一毫,也为此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好长时间之后,母亲的精神状态才慢慢恢复正常。故事结尾,作者表示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是优秀的科学家,不该囿于家庭之中,自己一定会支持她们去实现自己的事业理想。故事就这样完美地结束了。本来是个平平无奇的故事,无数普通的职场女性都会遇到这样的选择,大部分人的下场还不如这个故事中的母亲,毕竟她还能在十年之后重新开始自己的科研之路,而全职太太们重回职场找份普通打杂的活儿都困难,但是,可能因为作者的文笔太好,那位母亲在听说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决定要孩子的时候,那种自己好不容易开启的新生活就要被毁掉,人生也快被毁灭,濒于崩溃几欲寻死的场面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挥之不去,我震惊于她真的以为自己没有选择,而只能被动接受别人安排好的人生,即使已经痛苦到快要崩溃,也没想过还有“拒绝”这个选项,甚至早已准备好在没有被人强迫的情况下不情不愿地吞下这颗苦果。这一段没什么不合理的,恰恰相反,就是因为她的反应和行为太合理,才成为了这个故事中最让我毛骨悚然的部分。

    这个故事中,并没有任何人要求这位母亲去照顾自己的孙子,也没有人对她的任何行为进行评论或者指责,看似一切都是由她自己选择的,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他的儿子只是简单讲了自己和妻子决定生孩子这件事,就足以令她担忧到几欲寻死的地步,如果真的有了孙子,那么,自己必须像照顾儿子的十年那样牺牲自己的事业去照顾孙子,自己的半生就将彻底消耗在这些事情上,自己会彻底完了。按理说,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存活于世,除了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应该都是有选择的,没什么必须要做或者一定不能做的。物质方面,非要比较的话,无非就是吃穿用度比别人稍强或者稍差一些。她为什么认定自己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孙子?如果她不愿意,她可以直接拒绝,是什么让她觉得除非自己死了,否则不能拒绝去做这件事? 是什么让她觉得自己的事业只能被毁灭,而自己别无选择?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而然地发生在她自己的脑海里,没有被任何外力强迫,这些让她痛苦的事情,都是想象出来的,而不是真实的,就算真的有人强迫她做什么事情,作为一名能养活自己的成年女性,她也是可以拒绝的,是什么让她甚至连试一试都不敢呢?这件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就是我们的思想本身,我们说的话,做的事,无一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很多时候,令我们痛苦的根本不是那件真实发生的事,令我们烦恼的是自己对那件事的恐惧,是某种存在于想象中的可能性。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要去做什么”上面,而很少去思考我可以“不做什么”。特别是那些被要求一定要做,不做不行的那些事,就像思想钢印刻在脑子里一样,从来没怀疑过那些事情到底是我想做的,还是被要求去做的?那些看似可怕的后果到底是真实会发生的,还是编造出来恐吓那些不服从的人的(形形色色的人做了同样一事难道会得到同一个后果吗,仔细思索,会发现很多完全不同的人害怕的东西居然是一样的,这说明恫吓我们的人甚至对苦难都缺乏想象力)?我忙忙碌碌拼尽一生去追求的东西,到底有多少是我真实需要的,有多少是为别人做嫁衣的?我是否需要自由,为此我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很多人可能会回答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但是你的潜意识已经做了回答,我们说的话,做的事情,已经将我们是如何认知这个世界这一点展露无遗,见微知著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身体行动得比脑子更快。这样说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命运”吧,全凭着一股子冲劲儿向前,而不去想想自己脑子里的想法从何而来,就一定会一次次陷入同样的困境。“人们一次次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指望有不同的结果”。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一个某心理学家做过的有趣实验,问自己“我是谁”,然后把答案写在一张张小纸条上,接下来,再把这些小纸条按重要性从低到高依次拿掉,看看最后剩下什么,那就是答案。我现在觉得这个故事还有一种理解角度,我们在为自己的身份做减法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的思想做减法。从出生到成长,我们一直是在为自己的欲望添砖加瓦,想要的东西日益增多,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满足,其实只是为了生存所需的东西很少,能让我们获得快乐的东西却很多。我嘴上说着的那些“不能放弃,否则活不下去”的东西到底对我而言有多重要呢?真的缺了那些东西我就活不下去吗?我所面对的困境,真的是不得不克服的生存困境还是有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而制造出来的为了消耗我的虚假困境呢?我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又为我带来了什么呢?这些苦差事只是消磨了我的时间和意志却什么都没得到的话,我凭什么要吃那些苦?我是受虐狂吗?我自己一个人受苦也就罢了,有的人为了那些虚假的奖品,赔上了自己的人生,到头来却要求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为自己可悲的人生负责,并指责是对方毁掉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不能为自己负责吗?一个成年人,如果觉得自己的人生痛苦,真要想看清什么是自己必须做的,不如先远离各种血缘亲戚,远离无关的噪音,把自己头脑里要做的事情全部清空,就像那个游戏,把不重要的身份一层层清理掉,看看最下层还剩什么。在做什么事情之前先试试看拒绝做这件事会发生什么,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看看是不是会发生自己曾经想象中的那些严重后果。人是动态成长的,你在改变,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会改变,真的没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那些痛苦的,抑郁的,盘旋不去的想要去死的念头,因为我们身上被强加了不属于我们的责任,这意味着有人(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个人基本就是你身边最亲近的那几个人,这个亲近不一定是实际的物理距离,而是指能对你情绪产生影响的程度)没有承担起本属于自己的责任。我们承担的不是太少,是太多了,从逐渐清空自己开始,去寻找写着自己最重要身份的那张小纸条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那位濒于崩溃的母亲聊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ih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