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他在黄州东边一个荒地开荒种田。东坡居士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
但是虽身在逆境中,苏轼仍不失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在黄州团练任上,苏轼虽然生活拮据,但仍然可以笑傲江湖的境界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王闰之在苏轼身后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付出和辛勤地操持家务,苏轼何来这么悠闲又超然世外的豁达?
王闰之对待苏轼是任劳任怨,做到了一个贤妻良母。那么苏轼对王闰之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从两首诗词这可见一斑。
苏轼在第一次通判杭州任时,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因思念远在杭州的闰之而作如下词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嫦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想起去年你(王闰之)相送我(苏轼)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
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苏轼)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好似那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苏轼明明是苏轼在思念闰之,但是大文豪就是大文豪,咱不写自己是多么思念妻子闰之,而是从闰之的角度写闰之是多么思念自己。
此词作真是别具一格,独出心裁,富有情趣。
与闰之有关的诗还有《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天空将降瑞雪,湖面上阴云密布;层叠的楼台与青山,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苏轼漫步在西湖边的孤山中,溪水清清,直见水底的石块,游鱼来往,历历可数;幽深的树林没个人迹,只听到鸟儿喧闹相呼。
今天是12月8日,俗称腊日,我不在家陪着妻子闰之和儿女,说是去寻访僧人,其实也为的是自乐自娱。
刚到杭州不久,能够“腊日不归对妻孥, 名寻道人实自娱” 。
这不正是苏轼对家里的贤妻王闰之放心的证明吗?否则苏轼怎么可能在自己刚刚到杭州不久,而在一个寒冬腊月之时,自己一个人撇下几个孩子,去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享受这种闲情逸致呢?
这首诗词再次应证了王闰之的贤惠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是苏轼坚强是后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