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上元】真实的上元节,是《长

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上元】真实的上元节,是《长

作者: 筠心Helen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17:44 被阅读0次

    去年的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情节紧张刺激,故事的背景呢,则安排在了上元节这一天。剧中,长安的街上是张灯结彩啊,还有表演的歌舞乐队,到处都是人山人海。那您要问了,把一场恶斗安排在元宵节合适吗?唐代的上元节真的是这样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到源头,看看上元节是怎么来的。

    上元节,我们现在一般叫元宵节了,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它的起源呢,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起源于西汉对“太一”神的祭祀。《史记·封禅书》说:

    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

    就是说,天地之间最尊贵、最重要的神叫做太一,太一神的下面,有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五位天帝作为他的辅佐。到了汉武帝的时代,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文化上的统一;军事上,打跑了匈奴人,平定了好几次叛乱,实现了领土的统一。

    总之啊,形成了一个叫“大一统”的局面,那在祭祀天神方面,汉武帝当然也要统一了。以前朝廷主要祭祀青赤黄白黑五帝,比较分散,现在,汉武帝抬高太一神的地位,让他成为最高的神,把天神的体系也统一起来。

    祭祀的方式是什么样呢?《史记·乐书》记载说:

    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皇帝会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这天祭祀,从黄昏持续到半夜,到天亮才结束,还会有七十个童男童女在现场歌唱。

    这个祭祀的过程,已经具备了后世元宵节的一些因素,比如晚上点着灯,不睡觉,时间在正月十五左右,还有歌舞,等等,所以唐代的学者徐坚说:

    正月十五晚上出门游玩、观赏花灯,是汉代人祭祀太一神这种活动的遗留物。

    另一种说法认为,元宵节和道教有关。

    道教呀,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本土宗教,在东汉中后期的时候,张陵开创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奉老子为祖师爷,把《道德经》作为经典来传授。同时呢,他们以天、地、水为三官,官员的官。认为信仰天官、地官、水官能沟通鬼神,为病人祷告治病。

    祷告的方法是:

    写上病人的姓名,说病人愿意认罪,写三张,一张是给天官的,放在山上;一张给地官,埋在地下;还有一张,沉到水里,这叫做三官手书。

    这种信仰认为呀,天官能给人赐福、地官能赦免人的罪过、水官能解除人的困苦。

    到了北魏时期,有个道士叫寇谦之,他改革道教,把三官和道教中的三元联系起来。三元就是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

    按照《太上说玄天》的说法,每到三元的时候,天神就会派遣各路神仙下凡,惩罚恶人,奖赏善人。

    这样大好的日子,当然要有庆祝活动,于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作为一个道教的宗教节日,就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了。

    我们现在的印象中,元宵节总是满大街灯笼,灯火辉煌,很多地方还要燃放烟花,以至于元宵节又被叫做灯节。这又是怎么来的呢?

    这也许和佛教信仰有关。灯在佛教中是一种重要的象征物,《维摩诘经》说: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就像佛法的传递一样,能让佛法的传递永不停止;而且灯意味着光明,能照破世间的黑暗。

    东汉明帝的时代,佛教传入中国,明帝尊崇佛教,命令官员和百姓,在正月十五这天,家家点灯敬佛。由此,元宵节的灯火开始亮起来了。

    元宵节精确的起源,已经很难说是怎么回事了,很有可能是,汉代的天一神祭祀、道教的三元信仰和佛教对灯的崇敬,三者混合,再夹杂一些民间老百姓的习俗,慢慢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元宵节。

    到了唐朝,元宵节的宗教味道已经不那么浓厚了,反倒成了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为什么呢?因为唐朝实行宵禁,从头天晚上七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都不允许在街上乱走动,街道上有巡夜的金吾卫,差不多跟巡警一样,你要是大晚上在街道上晃悠,那叫犯夜禁,被抓住了,是要拿板子打屁股的。

    唯一的例外是元宵节,这一天会取消宵禁,按古代人的说法叫金吾不禁,就是巡警都不管你了,晚上随便出来玩儿。

    唐玄宗时期,又放宽为三天,所以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夜晚的街道上,才会有那么百姓在行走。以至于人多到堵塞街道,影响靖安司的人追捕嫌犯。

    剧中,不同的表演团队在街上互相比赛,这种场景在宋朝更普遍,在南宋的首都临安,表演团队的队伍能有几十里长。

    宋代的元宵节庆祝规模更加宏大,最重头的活动就是观赏花灯,从皇宫到豪门贵族,从街上的店铺到普通老百姓的屋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灯的时间从正月十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比唐朝还多了整整两天。最有名的,就是皇宫前面的“鳌山”,就是用各种彩灯搭起来的一座灯山。《水浒传》里,宋江带着柴进、燕青、李逵,去东京赏灯,“家家门前扎缚灯栅,赛悬灯火,照耀如同白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说的就是都城开封在元宵节的盛况。

    明代,元宵节的庆祝时间达到了十天,到了清代又缩减到了三天,从宋代一直到明清,元宵节还流行一种叫“走百病”的习俗。在元宵节这天晚上,很多妇女会结成伴儿,成群结队的,穿上新衣服,在城里边儿,街道上,走来走去的,她们认为这样的方式能消除百病。

    此外,从宋朝开始,元宵节的就流行吃汤圆,汤圆是什么我就不解释了,大家都挺熟悉的,汤圆也叫元宵,据传说,袁世凯当年觉得这个叫法不吉利,元宵,谐音袁消,袁世凯被消灭,就下令改元宵为汤圆,当然这只是个民间传说,我们听个乐就可以了。

    元宵节另外一大风俗,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谜。这也是非常悠久的一项传统了。宋代人就很痴迷这个,他们十分喜欢一边观灯,一边猜灯谜,谜语的种类也特别多,什么诗谜、字谜、社谜,等等,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谜语的民间社团。

    顺便插一句,宋代的各种民间社团特别多,那会儿甚至还有专业的足球俱乐部,叫齐云社。反正呢,宋朝人把谜语玩儿得特别专业。

    欸,我们回顾一下啊,无论是吃汤圆,观花灯,还是走百病,猜灯谜,元宵节的这些娱乐活动,历经唐宋元明清,到我们现在,还基本保留完整,我们和古代人过元宵节的方式,其实大体上差不多,这就是文化传承。

    谜面是:姜子牙摇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有意思:张国立古代文化100讲|【上元】真实的上元节,是《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smg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