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伙伴说你的习惯养成定100天,太长了,人家做过科学研究的说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
别人我不知道,21天在我身上,亲测,不太管用。我很容易坚持21天或者30天,然后就突然不想坚持了。
回顾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三:
1、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或方式。
举两个我的失败案例:
案例一:跑步。回忆过去5年,我大概尝试过不下5次的户外跑步,以晨跑为主,每次二十天左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再次启动可能是半年、一年后。
案例二:拍短视频。这个很清晰,前后两次,每次30天,然后放弃。
一个在方式上不是自己喜欢的,一个在自己表达的内容上不是自己喜欢的,所以继续坚持就很痛苦。
2、触发机制过于复杂。
跑步和录视频都是触发机制复杂,前期需要很多准备的习惯,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跑步需要准备适合的衣服、鞋子,夏天还好,秋冬天气冷,仅在穿什么,穿多少上出门前就要花费不少时间,更不用说遇到雨雪大风天气,连出去都不想出去。
录视频有三个大的动作,一个写内容,二个是打开设备录制,三是后期剪辑。
如果单纯是“录”这个动作,是容易执行的,关键在录之前,需要大量的选题、文稿准备工作,这一准备不亚于日更文章,因为一段3分钟的视频,按正常语速,大概也要七八百字。
3、没有形成自动机制。有些事坚持一段时间还没有形成自动机制,如果一件事,需要持续消耗能量,那是很难获得快乐的,甚至一直处于痛苦状态,最后直接放弃。
过去两年我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比如「读一页书」、「微运动」、「5分钟收拾房间」、「饭后洗碗」、「日舍一物」、「每天50个字日记」等。
这些习惯有一些共性,都足够小,都没有复杂的触发机制,都能带来即时的成就感,都能让自己很舒适。
养成习惯的根本因素在于能从坚持做这件事中获益,形成“做-获益(有收获或让你感到舒服)-持续做-持续获益”的闭环,才能自运行,形成习惯。
正循环才能向上激励,从中体会到乐趣,螺旋式上升。
另外,习惯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
你要让我看看书,一天三五个小时我也不会烦;你要让我做烘培,一下午弄一身面粉最后烤出俩硬邦邦的蛋糕,我肯定郁闷为啥花这么多时间做,最后五分钟两口就吃完的乐趣在哪里...人各有所爱,别勉强,一定做自己喜欢和享受的。
所以,习惯养成过程,多少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也不是坚持固定的多少天就保证能把行为变成习惯,是否喜欢,是否足够微小、是否有所收获等才是习惯能够持续的关键因素。
今天先说这么多,bye,明天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