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的日子,概括来说就是日复一日,每天变化的好像只有感染人数和晚上的餐桌。我直到傍晚做饭前才发现原来今天是2月14号。这真怪不得谁,每年没到14号,关于礼物、鲜花的促销广告就会纷至沓来,而今年真的是悄无声息。
鲜花是没有的,礼物是没有的,西餐从原料到餐厅也是没有的。有的就是冰箱里按照计划存的食材,还有我让晚餐不那么家常的愿望。
有愿望就要通过设计实现。
硬磕家常菜每餐四个菜,不那么家常而稍显隆重就多两个,做六个菜。我相信数字始终是最直观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至于做什么,就是一个字——凑!
酒菜是隆重的标志,必须有,东北家凉、松花蛋,虽然和红酒不搭调,但是作为酒菜足够典型。有一根真空包装的哈尔滨红肠,它此刻就像金子一般在冰箱里闪光,红肠的烟熏味道就着红酒是很棒的,晚餐的调调一下子就提升了。真的要谢天谢地谢红肠!
荤菜要有,先选定食材是虾,做法要和之前的家常菜不同,最终选择了香辣虾。虽然不是西式做法,甚至还有些街边气,但辣是女儿不吃的,香辣虾便因此有了专属的意味。特殊日子吃专属菜,也算是很应景了。再做两个炒菜填充桌面,蒜毫炒肉里加一点儿胡萝卜丝,让颜色更丰富,炖豆腐用大豆油,黄呼呼、油汪汪,从视觉角度提升这一餐的质感。
七拼八凑六个菜,有一半是不用动火的,另一半也是容易制作的炒菜,厨房里从从容容四十分钟,情人节家宴就上桌了。有香肠的日子,女儿会感到快乐的,有六个菜的餐桌,妻子会觉得隆重的。喝着红酒,就着不太搭调的菜,却没有什么违和感,可能这样的日子已经让人忘记了什么是违和,三顿饭就是一天,一天过去又是一天。
做饭和写文章确实很像:每天做四个菜,一但形成惯例,少了就显得应付,多了则证明隆重。当六个菜上桌,虽然不那么搭调,但是直观的桌面形态和抽象的数字符号,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这顿饭不寻常。写文章,尤其是文学创作,就是在了解惯例的基础上寻求打破,当我们熟悉的语言符号与表意内容的对应性被打破,就会实现一种陌生的不寻常,这就是美感,就是文学意味的来源。

《红酒》
红酒不是酒
反正
我一直是这样的认为的
喝白酒为了那口浓烈
喝啤酒为了满心爽快
喝红酒……
为了品位
那何必喝下去,举着就好了
为了养生
那何必喝酒,锻炼就好了
……
红酒里
好像蕴含了一种克制
或者是一种无奈
恐怕只有喝的人才能说清
但他们从不说破
嗯
这是很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