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捉拿了王亶望之后便将他的贪污罪行上奏乾隆:共得捐银七百余万两,中饱私囊达四百余万,涉案官员多达六十四人。甘肃通省官员互为朋比,上下其手私分库银,而王亶望所获赃物赃银已全数运往浙江祖籍藏匿。
乾隆看到此奏折后,让纪晓岚传旨和珅把王亶望等人即刻押解进京,严加审理,并命闵浙总督陈辉祖查抄王亶望祖籍家产运送进京。
在下达完这些指令后,乾隆继续询问众臣如何处理王亶望,其中乾隆表示王亶望在甘肃这个穷乡僻壤为官,如果其冒赈是为了甘肃百姓或尚有可议之处,但因他中饱私囊并将同省的官员都扯进去。
刘墉和纪晓岚担心一下子清除那么多官员留下的空缺没有人填补,影响管理,便建议王亶望该杀,其他官员可以戴罪立功。钱沣义正言辞说只要是贪官,不管贪了多少,该杀就得杀。乾隆也认同他的观点,说不管空缺多少官员,该杀的就得杀。
王亶望的罪行被揭发以后,怎么处置他成了一个难题。刘墉和纪晓岚担心一下子清除太多官员,会导致空缺无人填补,影响管理。便建议王亶望可以杀,其他人从轻发落。而钱沣则建议只要是贪官,都不能放过,最后乾隆采纳了钱沣的意见。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情节,在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经常会遇到:有时候,岗位上很需要这个人,但是其德行不好,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带来隐患,但是,这个人用还是不用?有时候,企业文化建设可能会短期内影响企业的发展,那这个时候到底是抓文化,还是抓发展?
案例中的乾隆就选择了抓文化。哪怕一下子处置那么多官员可能会造成带来大量空缺,影响当地的治理,但贪腐一旦不及时治理,只会越来越严重。
从这个案例当中管理者还可以看到的是,为什么一个王朝往往是从最鼎盛的时候开始衰落?为什么一家企业往往是在最辉煌的时候开始走下坡路?
因为越是和平盛世,越是发展的时候,人们就越容易关注发展而忽略文化,会因贪图发展而害怕改变,或者是因为发展和繁荣掩盖了很多问题,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一直烂到根上无力回天。
乾隆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发展和文化之间,他坚定地选择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