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在躯体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那天,我在门诊上,就遇到了一个晚上严重磨牙的六七岁样子的小男孩。
小男孩是由爷爷和奶奶领着,挂的是我的号。轮到孩子就诊时,孩子奶奶告诉我说,孩子晚上磨牙,而且特别严重,看是不是肚子里有虫。还没有等我说话,孩子爷爷就说,已经用了二次的肠虫清打虫了。我问打下了没有?回答是没有。
我认真地检查了孩子的牙齿等身体部位,没有发现任何阳性体征,也就是孩子的磨牙,可能另有原因。
我问孩子还有什么表现,孩子爷爷说,孩子晚上入睡很困难,总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问有什么原因吗?孩子爷爷说,没有什么原因啊!我问,孩子晚上和谁一起睡?回答是,跟我们一起睡。我说,为什么孩子不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啊,孩子奶奶说,他妈妈生了二胎,不能照顾他。我问孩子,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吗?孩子马上脸憋得通红说,不想。但通过我的观察和判断,孩子应该是心理问题,而非躯体疾病。我告诉孩子爷爷奶奶,现在挂号的小患者比较多,等快下班的时候,病人就少了,我再来问问孩子,看能不能治好孩子的病。孩子爷爷痛快地答应了。
果然,在病人少的时候,他们三人再次来到我的诊所。我先把孩子一个人留在诊所,问孩子,你是不是刚才向我说谎话了吧?是不是很想跟爸爸妈妈一起睡觉啊?孩子脸红地向我点了点头,说“是”。我又和孩子聊了起来,我问妈妈给你生了个弟弟还是妹妹?“生了个妹妹”。我再问,妹妹多大了?孩子说“两岁了”。我说,你想一个星期和爸爸妈妈睡几次?孩子毫不犹豫地伸出了三个指头。我说,是三次,一个星期跟爸爸妈妈睡三个晚上。孩子点点头说“是”。
根据与孩子的交谈,我先前的孩子是心理疾病的判断是对的。我接着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不爱你,他们只是要照顾妹妹,妹妹比你小,还需要爸爸妈妈照顾。另外,你还要上学,爸爸妈妈也顾不上照顾你,只好让爷爷奶奶来照顾你了。你如果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一会儿我让奶奶回去告诉你妈妈,让她每星期和你睡三个晚上,你看这样好吗?孩子说,好。
对孩子进行了心理辅导以后,我让孩子把爷爷奶奶叫进来,让他在外边等一会儿,孩子很高兴地去了。孩子爷爷奶奶进来后,我告诉他们,孩子是因为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因为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心里难受,孩子是个听话的孩子,所以又不能表示反对,也不和大人闹,结果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孩子奶奶说,对啊,孩子经常提要求,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他们总是不答应,说是怕影响孩子上学,原来是这样。我教了孩子爷爷奶奶一些办法,就是回家后,让孩子爸爸妈妈满足孩子一周睡三天的要求,并给孩子做些思想工作,孩子很快就会好的。孩子爷爷奶奶表示同意,并满口答应。
我又把孩子叫进来,告诉孩子,我已经和奶奶说好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和妈妈一起睡,每周三天的要求,也让奶奶和妈妈说,你就好好上学,好好学习。孩子奶奶也给孩子答应下来,孩子冲着奶奶笑着,脸上没有任何的忧愁。
做完这些工作,孩子爷爷奶奶对我表示感谢后,高高兴兴领着孩子走了。从这个病例,我们应该接受的教训:
一是,父母生了二胎后,对第一个孩子的关心,明显地减少了,让原本就是家里“小皇帝”的孩子,心里有了明显的失落感,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给予关怀,孩子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二是,孩子依赖父母的心理,只有到了青春期,也就是“叛逆期”才会明显消失。在孩子依恋父母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关怀和照顾,以便让孩子顺利进入青春期。
三是,我们从不怀疑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无私的,但爷爷奶奶的爱,绝不可能代替父母的爱,而且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爱,不能同日而语。因此,父母要施爱给孩子,让孩子能随时感受到来自于父母的爱,能在父母爱的羽翼下健康快乐的生活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