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了夏珪的《灞桥风雪图》(淡彩大斧劈皴),画作尺幅:纵63.7厘米*横32.9厘米,用半熟宣纸作画(其实最好是用矾绢或熟宣纸,但是我的熟宣用完了)。
若水习作此画描写的是雪景,突兀雪山,巍巍峨峨,用托染法将雪挤出,为烘托主题,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画中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头沉思,随侍在旁看着封冻的河段冷得直发抖,左下角的两位路人挑着酒和行李悠闲的在雪中边走边聊。自工作后,我也有好几年没看到雪山了,没有看过雪山的朋友就来我画中欣赏千年古画中的风雪吧!《灞桥风雪图》在南宋是重要的山水绘画题材。灞桥是指陕西长安(今西安)东郊灞水之上的南北二桥,唐时长安人送亲别友,一般都要送至灞桥,并折柳赠别。唐人多以灞桥风雪为题材吟诗填词,有许多佳作流传下来。如明代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晚唐宰相郑綮被人问起是否有新作时,也是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此处何以得之?” 灞桥与风雪,骑驴苦吟诗风所营造的情境,流露出单纯的诗思范畴成为一种对诗人身份的认同,并传达出主体渴望远离尘俗纷扰、坚守生命本真的志趣追求,并借助“风雪骑驴”所衍生的文学情趣和投射出来的文人意趣却在诗歌与书画之间蔓延渗透,显现出经典意象的持久生命力。
作画第一步:先预算画面比例,用碳笔把大体位置固定下来(我通常的习惯是用大小圈做标记,不打稿),再对着书上原图从左到右,从上而下具体勾勒。
若水习作第二步:皴擦点染
若水习作第三步:设色烘染
若水习作第四步:题款及用印
若水习作夏珪(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又名夏圭,字禹玉。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突破了前人全景画法,构图取半边,被称为“夏半边”,又与马远齐名,并称“马夏”。二人之斧劈皴为“北宗”画之最高典范。南宋宁宗时任画院待诏。他的山水画师承李唐,范宽,又吸取了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书上原图一直想画一幅雪景,终于如梦了,虽说多处有错,但总算是自己的第一幅雪景作品。上个周末在家里做卫生洗涮涮了一个上午,结果晚上莫名的感冒了,两年多没有感冒过的我甚是难受,还好喝了两天的感冒药就好得差不多了。本来这幅画预计是上周末要完成的,结果因为感冒一直延迟到昨天晚上才画完。前段时间画《写生珍禽图》接二连三的把勾线笔和一枝狼毫小楷都用废了,估计是在画鸟羽时用废了笔,笔锋不尖了,还分叉了,也可能是我买的质量不好,如果有哪位朋友有特别好用的勾线笔,烦请帮忙推荐一下,狼毫小楷也可以(因为我多用狼毫小楷勾勒),在此先谢过了。
准备明天返乡启程去参加表弟的婚礼;再去江西登庐山,还想一起把黄山去了,可惜时间不够用。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天天好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