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扭头望向大厅的落地窗,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大院外面的城市:春天的阳光下,街道上车流如织;草坪上有人在遛狗,还有几个孩子在玩耍……‘’
这描绘的是我们寻常的生活场景。每当我处于类似的场景中时,我就忍不住想:是不是就在此时,遥远的太空里什么高级智慧生物的宇宙舰队正向地球逼近,人类的项层精英们正聚在一个小屋里,无比焦虑地思考着即将来临的灭项之灾的对策……
《三体:地球往事》:末日降临
2017年岁末,我重读了《三体》系列的第一部:《地球往事》。
《三体》三部曲是我近些年读书快感方面最大也是最意外的收获之一。那种齿频生香、欲罢不能的甜蜜感,只有当年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感觉相仿佛。但是两者不同的是,金庸小说多年之后重读,相关细节仍然记忆犹新,而且些次重读《三体》,虽然只隔了两三年,许多细节的记忆已经模糊了——或许不同的不是书,而是我自己,毕竟初次读《三体》时我已经不年轻了,何况现在!
但是不管怎样,我又一次被《三体》所激动。
“文革”
此次重读的版本与我初读时略有不同:关于“文革”部分的位置不一样了。
我当时看读的是网上找来的txt格式的电子版,据说是以刘慈欣当年在《科幻世界》上连接载的内容整理而成的;后来集结成书出版时,考虑到如果再以“文革”开头,普通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不那么“科幻‘’,不够炫酷,而放弃整本书的阅读,便将其移到了书的当中。
出版社编辑的考虑当然是专业的,肯定是有道理的,但是对我这个重读者来说却不那么适应。当时《三体》吸引我读下去的恰好就是它的开头。因为它太真实,太不科幻了,像是某个“口述历史”的片断,一下子把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与现实生活牢牢地系在了一起,使整个故事变得真实可信,也显得厚重甚至沉重起来。
这个开头,让我想起了路内的《花街往事》。那本书同样以“文革”开头,让我觉得非常惊艳。
为什么我们都对“文革”如此感兴趣呢?
看网上的资料,路内、刘慈欣和我,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人。“文革”结束的时候,我和路内还是懵懂无知的婴孩儿,刘慈欣虽然大些,但也只是个青少年。应该说,我们都没有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直接作恶或受害的机会,但我们又都和它得太近,有种临渊而视的感觉。我们不会像那些五十年代乃至更早出生的那些受害者和作恶者那样带有强烈的情绪诅咒它或为它辩护,也不会像八零后以及更晚的出生者那样的无所谓。它加深了我们对于人性黑暗面的认知和恐惧,也让我们对自己国家曾有过这样可怕的经历而深感耻辱。我们既侥幸,又后怕(如果我们早生几年,恐怕也会是受害者和作恶者的中的一员吧),既客观,又关切。它就像我们一个疤,或者一个结石,稍不留神的触碰,就会引起我们剧烈的疼痛。
还是回到小说中来吧。我不知道别的读者对于叶文洁这个使人类陷入灭顶之灾(至少是提前了这个进程)的“罪魁祸首”是什么态度,反正我是无论如何也痛恨不起来,反倒有几分同情。毕竟她的经历,使她有资格对人性感到绝望。当然,寄希望于更高智慧的生命来改造人性是很傻很天真的。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也表明了这一点:只要人还是人,不管什么样的外力都无法我们人性深处的那些弱点。
“科幻”
“科幻”作为吸引许多读者的一个卖点的同时,也成了拒绝许多读者的一个障碍。中国的广大读书人中,由于把“科幻”等同于“异想天开”的青春读物而对《三体》系列不屑一顾的人恐怕不在少数。
在此,我必须严重吐槽一下《三体》小说的出版者,重庆出版社。虽然说他们的劳动使《三体》小说得以和广大的读者见面,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但是,书的纸张、排版太过粗糙,就像一个盗版的地摊货,不,现在盗版书的质量都比这个强!尤其让我不能忍的是,里面的插图风格太过低龄化,一看就是青春读物,与书中内容成熟、厚重、严肃的风格严重不符——试想,如果我是一个对小说完全没有了解的读者,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看看纸张,看看排版,再看看插图,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它的。
当然,把“科幻”等同于“荒诞不经”这无疑是一种偏见。所有的小说,不管什么题材的,都会有幻想的成分。甚至不光小说,散文、诗歌……一切的文学作品,莫不如此,就是已经被我们推上了神坛的所谓“四大名著”哪个没有“荒诞不经”的幻想成分呢?
我听过许多人和我说,《三体》看得累。我很奇怪:为什么累呢?我看得很愉悦、很兴奋啊?得到的回答是:里面的许多科学理论都太高深了,看不懂。或许还真是不同人的感觉不同,或许是我的理科生思维方式帮助了我?我阅读时真的没觉得有什么障碍。我读《三体》时,最激动我的,还真就是里面这些脑洞大开的所谓的“科学理论”,什么太阳可以作为地球往太空里发射信号的放大器啊,什么三体人发射的智子锁住了人类科技的进步啊,什么纳米碳纤维可以作为武器切割巨轮啊……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啊。
都说刘慈欣是“硬科幻”作家,让人乍一看觉得读他的作品必须得有多高深的科学知识才行似的。所谓的“硬科幻”难在创作上,而不是阅读上。按我的理解,“硬科幻”与“软科幻”的区别,可以不那么恰当地类比为金庸和古龙笔下的武功招式的区别:金庸所写的武功,把每个招式的攻击方式甚至运气时从什么穴位到什么穴位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虽然这些都是作者胡诌的;古龙的呢?永远是手一挥,对方就倒了,谁都看不清他是什么时候出手的,怎么出手的。因此可以说,金庸是“硬武侠”,古龙是“软武侠”。金庸的小说比古龙难读多少吗?未必吧。
与武侠小说里的招数类似,《三体》里的所谓“科学”理论,其实也是“幻”,只是看起来像“科”而已,所以即使觉得无法理解,也是不必较真的。
“地球”
读《三体:地球往事》,另一个激动我的,就是关于三体人生活状态的描写。
“三体”星球的冷热无常,变幻莫测,给生命的存活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可是生命还是像潮汐一样,只要有可喘息之机,就卷土重来,一次次地为了摸清三体星的运行规律、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着,其意志的顽强与执着,表现出了生命的尊严与伟大,能不能让人动容、敬佩。通过三体星球,反观我们地球,真像天堂一样美好的存在。
那么,地球是天堂吗?
相信很少有地球人有这样的感受。不仅不是天堂,相反,有的时候,还让人感觉如同地狱一般可怕。是什么使我们这些本来生活在天堂里的幸运儿却没有感觉到应有的幸福感呢?还是因为我们自己,人性中的贪婪、短视、自私、愚昧、残忍,使叶文洁、伊文斯这样的人类精英分子感到绝望,开始寄希望来拯救地球,甚至不惜毁灭它!要知道,这两个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地球三体组织”至少在出场的时候,都不是恶人,反倒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善良、更理性。现实生活中,当然不会有三体智慧生命入侵这回事,但是像叶文洁、伊文斯对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抱有绝望心理的人,却是可能存在的。
我们人类,是如何培育出了像地球三体组织那样的异化力量了呢?
是我们人类配不上地球这个天堂吗?
这,还不足以让我们每个读过《三体:地球往事》的人深思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