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才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可是大大的名人。应该说解放都那么多年,也没有人再中过秀才,这种叫法是不会有的。
无他,人家的字写得是实在好,最拿手的魏碑体据说比电脑描图还要好看,有老辈人说,叫他秀才都是叫低了,假如在从前,凭这手字中个举人完全是不在话下。
人的名,树的影。黄泥江上架起第一座时,镇上最有威信的人提议请孔秀才来写桥名。孔秀才的字不说是威震华夏至少在当地是妇孺俱知,谁还敢提出异议。孔秀才呢,怎会错过这个露脸又会传名的机会,自然是满口答应。
不过,在题字当天,他是力排众议,举荐他哥题写。他哥的字不错,不过至少差他八条街。大众之下,哪敢出来献丑。一边推辞一边吩咐他快写,免得担误良辰吉日。
派头摆足,孔秀才抓起饱礁墨汁的笔在宣纸上写下“黄泥江桥”四个大字,并签下大名。真是一气呵成,龙飞凤舞,仿佛天然玉成,让人无可挑剔。
顿时掌声雷动,欢庆大桥的完美落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