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想法心理
极端情绪时别做决定,熬一熬再说

极端情绪时别做决定,熬一熬再说

作者: 悟恩说事 | 来源:发表于2018-03-01 15:09 被阅读44次

    极端情绪下别做决定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1

    读者R很特殊。

    R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断断续续跟我说TA的事,也一再让我把TA的遭遇写出来,均被我拒绝。

    所以,TA就成了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主动要求(且不止一次)我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而我也一再拒绝的读者。

    昨天,R又在微信上找到我,说了当下承受的痛苦,之后提出同样的要求。

    我用自己浅薄的见识,尽己所能给予开解,并基于理性分析,给出了同样的结论:现阶段,我不建议更不会把TA的事公开。

    最后,只送给TA四个字:再熬一熬。

    当然,R最终还是认可了我的说法。TA说我说的话是TA的朋友对TA说过的,还说TA把我当成朋友。而这话,在以往几次聊天中,TA都说过。

    我很荣幸。

    其实,暂时不写R,是因为TA的故事有些特殊,如果现在公开,或许会左右事态发展,导致最后出现他内心深处并不想要的结果,这于TA本人不利。

    而且,我知道TA至今仍处在极度的纠结、痛苦的抉择中

    ——在TA厘清利害,下定决心前,我不但不能替TA做决定,还要劝TA不要在这时候做决定,待情绪平复再说。

    因为失去理智时做的决定,会留下不必要的后患,甚至会让TA日后追悔莫及。

    现在不写是为TA着想。

    至于以后会不会写,以后再说。

    2

    冲动是魔鬼。

    以婚姻为例。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新闻挺有意思的。

    说有一对夫妻到民政局离婚,结果发现结婚证是假的(因为当初女方年龄不够所以请人帮忙办了张假证),最后,在民政局工作人员的调解下,两人不但没有“离婚”,还领了真的结婚证。

    这可以说是最短时间内的“复婚”了。

    也可见,有些结婚、离婚确实不乏冲动的性质在里头。

    实际上,据中国民政部数据显示,中国离婚人数增长的同时,复婚人数也在迅速增加,20年来总计有295.8万对夫妇经历离婚后最终还是回到原配身边。2016年有将近40万对夫妻选择复婚,这一数字是1997年的8倍。(这里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但非本文探讨之列)

    当然,无论结婚、离婚还是复婚都是个人选择,事情也没大到天塌下来的地步,有时间和机会让你去纠错。

    但有些冲动时造成的后果却不可挽回。

    小至装×不成成傻×,大至进铁窗丢小命,连追悔的机会都没有。

    具体事例不说了,社会新闻常刷常有。

    3

    人处于极端情绪时不要做决定,这是很多巨商大贾的教训——特别是做商业决策,需要在极度冷静和理性的情况下进行,这样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才大一些。

    普通人同样要懂得这个道理。

    人是很矛盾的动物。

    我以前说过,每个人的身体都住着一个甚至多个小人,这些小人会互怼,会撕扯,甚至斗个你死我活。

    在他们决出胜负前,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

    混战的“小人”里,不乏感性小人和理性小人。它们是由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的。

    大脑的杏仁核区负责人的各种情感,属条件反射,也属潜意识——如面对批评时下意识的不爽、辩解,面对别人伤害后的反击、报复等,这是人的本能。

    理性,则主要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域负责。它会告诉你这样做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如果这个代价你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在极端情绪下做的决定,往往是前者重于后者,甚至把后者完全忽略。很多让人追悔莫及的行为,就是在伤心欲绝、暴怒的情境下做出来的。

    冲动更接近于人格中的“本我”,它是人格的一个最难接近而又极其原始的部分,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驱动力和被压抑的倾向。

    它不管逻辑,无视道德,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当下的爽”——此时做出的选择通常是发泄式的、非一即二的、缺乏多面向思考的。

    这样的选择,带着隐患的几率就很高了。

    要更接近“正确”,应该让理性思维占主导——如果让“当下的感受”占了上风,那就是被杏仁核绑架,容易做出得不偿失的决定。

    4

    神经科学家山姆•巴内特(Sam Barnett)做了一项研究。

    他以财务决策过程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大脑在做决策时的状态

    ——巴内特说,我们的大脑适合进行“是与否”的二元选项抉择,比如面临危险时选择战斗还是逃跑。但现代生活充满了各种选项和抉择,而且很多选择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自然方式不一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会有冲动行事和毫无作为等最终让我们受损的选择和表现。

    巴内特通过实验还发现,大脑如果在选项过多时得到一些小帮助会改善决策效果,也会降低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水平。

    帮助可以很简单、很直接,比如让专业顾问为决策者提供简单的思考框架

    ——研究人员利用脑电波对45名受试者的大脑进行了分析。所有研究样本都是大学毕业生,多数人的家庭收入超过10万美元。研究人员请他们做一系列的财务决策,比如为培训做投资或者为退休做计划。其中一些受试者得到了帮助,另外一些没有得到帮助。

    结果发现,前者在放松和认知方面的神经信号比后者增加20.8%和28.6%,而后者的注意力需求神经信号比前者高出20%,这意味着处理信息更困难,承受的压力更大。

    说白了,倾诉,求助,对当事人是有用的。

    总之,在冲动的时候不要做决定,不妨找人倾诉一下,咨询一下。

    毕竟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旁人的一句点拨,或许就能让你远离错误,甚至远离深渊。

    此时,建议干点别的,转移一下注意力,稀释一下空虚、痛苦的生活,直到能够冷静思考,能够窥见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才能做出更符合本心的决定,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担可能不如人意的结果。

    这于己于人,都是好事。

    我是悟恩,祝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极端情绪时别做决定,熬一熬再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ig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