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即便身处其中,也不会感同身受

即便身处其中,也不会感同身受

作者: 穆念卿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2:36 被阅读72次

    如果,在痛苦时有人劝慰着说出“我与你感同身受”,那么就当没听见好了,感同身受根本就是扯淡,甚至像带着嘲笑的谎言。

    冷暖自知

    感同身受是出自《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据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

    按照原意去使用还是很合适的,毕竟只是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而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可真的能做到感同身受吗?这恐怕要与中华文化的精髓相悖了,一直很难理解这个成语是如何成功转型的。

    中国名家思想的鼻祖惠子说过的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惠子说过的另一句话也解释了原因,“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这里是指事物本身的同异与差别的相对性。

    说到这里,下面我想举例子。

    大学住寝室,隔壁夜里开趴,犹如迪厅,第二天我抱怨了这件事,你跟我说你的室友借着隔壁寝室的气氛也嗨了一宿,还安慰我说偶尔一次这没什么,这好像不是安慰吧?说可以理解我的感受,真的可以理解吗?理解的恐怕是如何在寝室里搞出夜总会的效果吧!并非是忙了一天又在愤怒中煎熬了一夜,紧接着第二天又要重复紧张的课程。没有经历过内心难以承受之痛,就不会理解一个好邻居的重要性,小时候课本中有《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觉得孟母好矫情啊,事儿真多,那么折腾也不嫌累。当长大后被突如其来的一夜笙歌,搞得瞬间炸出一个怨妇的形象,激昂的音乐声狠狠地敲了一下我这颗榆木脑袋,猛然想起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果然,并非身处其中,自然不能感同身受,但,即便身处其中,亦不能感同身受。

    突然间又想到了“鱼之乐”,鱼是用鳃呼吸的水栖动物,但更多的种类不符合此定义,有的鱼呼吸空气,浸入水中反会淹死,可这样的结果是生物的进化使然,同为鱼,竟然有如此大的不同。继而想与人做一个对比,鱼在水中游行,需要破除阻力,水的流速不同阻力也不同,水下交通的突发状况也不同,此时鱼儿在逆流而上,如果以人的视角去看鱼看到的是什么呢?自由自在的游?如果一条鱼在一个地方停留了好久,在湍急的河流中停下来休息?也许人家想游不动了呢!接下来来说说人在地表行走,有来自地表的摩擦阻力,自身的重力也会影响行走,最想说的是还有空气阻力,如果赶上数级大风,又是什么感受呢?而且还没有细化到大人小孩儿,强壮的人,虚弱的人,如果细化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我胖过也瘦过,大风也都感受过,我胖的时候瘦子永远不知道我有多兜风,还一直拉着我,幸好底盘稳!可我瘦的时候,认为我承受阻力小,可又怎能理解我的瘦弱对于那样的大风来说,是多么的不屑一顾,说放倒我就啪嚓把我撂倒了!即便把我摔倒在垃圾堆里我也一点脾气不敢有,全当风婆婆嫉妒我减掉了一身肥肉,风停了,肉也回来了,只因架不住一张贪吃的嘴。

    最后,我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文章,因为在我被判为有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同时,突然冒出来那么一个人,说他也想死,他也抑郁,和我一样,然后告诉我要坚强,说我并不孤单,他与我感同身受,可我特么的不想当精神病,我好不容易不想死了,还要和我组团去死,那你自己去好了!最近总是发微信问我这个那个,好像真的很懂我一样,直到被我拆穿,再也不想见到他,也不想有任何联系,甚至希望他能永远消失。而家人却在怀疑,这一切都是假装出来的,只是为了不工作,却根本不会理解我的痛苦,就连我有了杀人的冲动,也被认为是在夯实基础,没有可以理解人格障碍患者忍受着的煎熬,内心是很想接受治疗的,但是却偏偏在行动上是拒绝的。偶然间去了一个贴吧,看到大家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虽然我理解你的痛苦,可并不能与你感同身受,但是,我们都要好好活着。”

    记得在读老子的天人之学《道德经》时,很难理解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紧接着又喜欢上了《易经》,《易经》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蕴含着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易传·系辞上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易经》主要内容为卦象,其经卦为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八卦,别卦为六十四,由八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故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当突然想写关于“感同身受”时,竟然想起了曾经不能完全理解的话,总是有人觉得患有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他们的那些经历不算什么,不至于怎么怎么样,指责别人太过于小题大做,矫情的不得了,太脆弱。没错,就是脆弱,毕竟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敏感程度不同,经历也不同,所以不会有人理解别人成长道路上的痛苦,也无法体验曾经有过的喜悦。易经完美的阐述了每个人的人生,就算是有相同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走向,节点的不同最终会导致结果的不同。

    所以,“感同身受”更适合以原意用来表示感谢感激,因为当有人在痛苦时,身边的人却笑着劝慰道“我与你感同身受”,笑的那么开心怎么可能感同身受,这恐怕是最假的谎言了吧!虽未亲身经历某事,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试问,如何感同身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便身处其中,也不会感同身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in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