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莫不求知;求知,则凡可知之物,莫不欲尽明其底蕴。人生而莫不求善;求善,则我之所执以为我者,必求措诸至当之地而始安。哲学,甚至于所有学术学问皆是因此二者而起,而社会之变化、学术之变迁所由亦不外乎此两者也。欲知一种学问之所由生,必由其时之社会环境而入,方能接近其真实。
上回说到终汉之世,皆以今文经学为正统,却流弊在繁碎之考据;又造纬为内学,与谶相合,则社会皆崇尚迷信。此二者终激起思想之反动,于是玄学遂兴。
何谓玄学?以《易经》、《老子》为主,《庄子》为辅的一种研究宇宙及神鬼之有无,人之性情、运命及安身、立命等问题的学问。玄学学者常被称作空谈名士,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学者往往只得空谈原理而不得实干,且其于政治及社会制度方面主张重道而遗迹之故。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文以安邦、武以定国,当社会平稳发展、国泰民安之时,学者以其所学定天下之策,遂为统治者所重用;而当烽火四起、天下动荡之际,则需武将以其征伐克定四野。
自东汉末年诸侯逐鹿,经两晋南北朝,中原征伐近四百年不断,这是玄学以及后面佛学兴起于吾国的时代大背景。而纯以学术而言,则玄学之诞生实源于东汉泥古、琐碎、迷信之学风所激起之反动。玄学存在的时间不短,其起于魏废帝正始年间的中原北方,后随晋室南迁而盛于南方,至南北朝末期才逐渐消失。然而按我们上一段所说的何谓玄学来看,理论上纯正之玄学存在时间却极短,到了东晋中叶,佛学便渐渐与玄学混在一起,盖因佛学之宇宙观与玄学所研究者有相近之处,然此时所谓玄学者已不复纯矣。
玄学所表现的乃是魏晋时期的颓废思想,这是其时政治之黑暗、社会之混乱、学者之不得志所致。玄学学者之著述极多,其中大多是讲义注疏之类,不成条理且无系统之书保存本不容易,又经战火波及,留存下来的很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王弼的《易注》、郭象的《庄子注》、以及何晏的《论语集解》。
玄学学者多避世,而玄学之思想也近于颓废,其于学术之发展而言,本是无甚大用的。然而,一种学术之价值,必溯其前时期之情形,察其后来之情形,才能有所判断的。玄学未能将吾国学术往前推进(其所研究者不过是承袭先秦之说,未有创造发明),却打破了汉时学术风气之桎梏,经过玄学运动之后,泥古、迷信之学术弊端消失了,而人们也不再重视繁碎的考据(重道而遗迹),社会学术风气为之一变,这是玄学的功劳。
玄学之后,继之以佛学,这是我国学术史上第一种外来学问,它给我国学术带来了哪些影响?作为一种宗教又对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佛教能与儒、道在我国并立,那么佛讲了些什么,佛又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从下一篇开始一一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