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我的收获/启发
1,之所以要区分观察和评论,是想凸现观察的重要性,并不是去否定评论。
我们在阻止自己对别人评判的时候,
其实是忽略自己评判的需求行为
这样会让自己难受,这是不爱自己的表现
2虽然把“不得不”改成“我选择”,会让我们因为来自外界的压力的被迫感变成自我鼓励让自己在主动地位,心态会发生改变,
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自己做的,
不愿意做的可以划掉,不愿意做就不做或者选择其他的方式去代替,跳出我选择或者我必须要做的圈子,这样可以既可以满足自己也可以满足别人的需求,这是双赢和两全的做法
3用婴儿摄像机的视野看事情,可以撇开自己观的评判,可以让对方更加能够接受,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可以不让也对方陷入被迫 被指责,从无言的对抗,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到时候,对方肯定爆发出来的。
可以用:
我看见/听见/闻到+内容
让对方可以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体会到自己被倾听
而不是直接让我们贴标签
任何的标签都是属于评论
也许不是事实,我们要去看事情的背后
因为需要是静态的,跟不上世界的变化
❤️史老师说的形容词就是一种评论
❤️彭老师说的我们发表我们的想法后,
会带来对方的情绪行为的影响,就是变化的
我们自身也会变化
还有王敏说的我们心静会变化
❤️丹丹说的孩子可能就是在这个方面不优秀,
如果我们都一直强调,可能就成了事实,
所以看待问题需要全面
怎么样去看待问题就是一个课题
4苗苗说你太成功了 你怎么这么棒
会给别人带来压力
5丹丹提到我们是通过评论表达自己需求
用观察去表达爱
为了达到最后的合作和爱
玉香说的这样可以平衡关系,减少冲突
6晓云老师说的 开始的不知不觉 后知后觉
到后来的当知当觉,到最后的不知不觉,这两个不知不觉是不一样的,是通过积极沟通的全新意识,就是一个正向循环
7王敏提到的相逢恨晚,其实我也觉得,可是要享受放下,和玹子老师说的四十不惑,因为我们感受到痛苦了,才想到改变,刻意去练习,向内看,
用前半辈子经历,后半辈子享受
❤️彭老师说的,我们需要改变了,我们才会去学去寻找方法突破
❤️丹丹说的宇宙吸引法则,你需要了,想到了的,向宇宙发出订单,那么,宇宙就会回馈给你,成了同频率的事情,你就收到了
首先要想到!你需要!
8:谢谢玹子老师的总结,您的这个金句要写下来。
非暴力沟通就是一个从爱出发到回归爱的过程。
利用工具,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受到爱,从而让沟通顺畅起来
我觉得如果你的评判,让别人感受到爱,那就去评判吧。因为殊途同归
我的行动:
1,去看《孩子挑战》书
2,练习如何用
婴儿时间不带评判的看待孩子的行为
课后练习体会:
感谢这个练习内容
用笔写下来 可以理清思路
也可以通过写下来
给自己的情绪一个释放的动作,
和冷却期
(坏情绪做客后就回去了,
一个自然的过程),
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
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别人的需求
而忽略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