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人才是如何立志立世的呢?前人总结了4个方面的内容。
看《论语·泰伯篇》中如何说。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一生不离善道。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动 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天下政 治清明就出来做事,政 治混乱就归隐。政 治清明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总结一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观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可以说是学习的至高境界了。笃信而好学,首先是“信”,也可以理解为“信仰”,就好像信基 督教的人不会去拜佛一样。因为相信,才会立远志、立大志,并不断地学习提升,努力地修 身 养 性,让自己成为一个趋向完善,做一个有德行的好人,也就是“守死善道”。
2、人生观
一个人有高远的志向,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全,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儒家思想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仅是为了报答养育之恩,也是为了报国。正因为如此,那就不能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所以“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3、世界观
人活于世,渺小如蝼蚁沙粒,想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环境,根本不可能。顺应时势就是成了生存的法则之一,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就出来做事,大环境不重视人才,那就耐心学习等待出头之日,不与时势掰手腕,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4、价值观
时代在进步,“啃老族”也在进步,不仅变向啃老,且数量有增无减。比如频繁地更换工作,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等情况。现在时代发展迅速,人人都有 机会创业、创收,在百舸争流的社会环境下啃老、不思进取,是可耻的。同样,发 国 难财、趁火打劫等损人利己的行为,也是可耻的。
所谓人才,定然是才华出类拔萃,言行仁善仁德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正、才华高”。这样的人一定有远大的志向,爱人爱己,三观正且有奉献精神,如此便可立世创业,贡献于社会,报效于国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7956912/8a4a56f47866153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