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在房间铺被子,小朋友在餐厅吃饭,突然从外面冲进来质问:“你怎么没等我?我要铺啊!”
已经铺好,我并不想重来,随口一说:“下次等你。”
她不肯,大哭,拽着被子,使劲往外扯。
我看着她,时间不早了,饭没吃完,还在这儿大吵大闹,哭声让我心生烦躁,偏偏她还没有一点就此放弃、停止哭闹的意思。
我转身走到卫生间,略微冷静了几分钟之后,回到房间,蹲下,扶着她的肩膀,看着她的眼睛:“来,先别哭了,可以听我说话吗?”
她的哭声小了一点,看着我。
我说:“这样,你先去把饭吃完,吃完之后来找我,我们俩重新铺被子好吗?”
她带着哭腔,可怜巴巴地说:“好。”然后转身去餐厅继续吃饭。
很快,她就把饭吃完了,我们俩重新把被子铺好。
前后不过十来分钟的事,这件事让我突然有一个很深的感触。
她的哭闹不是有意捣乱,而是真的很想参与到铺被子这件事情中。
等她再大一些,我喊她铺被子,她会像今天一样热情满满,还是不情不愿、拖拖拉拉?
而眼下,她很乐意做大人的小帮手,对自己还不擅长的事情都充满了动手学习、去做的热情。
把握好这样美好的时机,一是不挫伤小朋友做事的积极性,二是能借此帮助她更快更好地养成一个习惯、掌握一项生活技能,其实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
细细一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还不算少:给垃圾袋换垃圾袋,大人几秒钟搞定的事,一个三四岁小孩可能需要花上一分钟;
洗脸、穿衣服、吃饭,诸如此类的事,由她自己完成,时间都需要翻倍……

父母和孩子是从相互依恋到逐渐分离的过程,帮助孩子一点点长大,直到能独立生活,是养育之中很重要的功课之一。
小朋友其实自己创造了很多这样学习独立的机会,可是,作为大人的我,觉得她慢,觉得她做不好,而选择了代劳。我眼前省下的时间,在日后很可能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来弥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