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来呼布镇的小面馆
“道、路、街、巷”,南北路、东西街,不管其它地区的街道是怎么按方向划分,反正阿拉善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的街道是这样叫的。四四方方很精致的城镇,整整齐齐很规矩的街道,当然,除了胡杨林边沿黑河的环城东路不够笔直外,站在小镇的其它每一条街道上,都能让你顺着路,放眼极目远眺至东南西北,不过,那也得没有刮风扬沙,你确保能把眼睛睁得足够开。
风从额济纳吹过 之九八十年代,那时达来呼布镇最牛的地方是苏泊淖尔路、富士商贸街、北街、军民街一带,那也是小镇的中心。说白了,小镇当时也就是这几条街那么大,额济纳标志性的建筑物老汽车站、白马、老政府礼堂就在那块。改革开放初期,全额济纳的交通都很是不便,信息更是恓惶,懵懵懂懂的搞活经济思想刚刚进来,车站这个有流动人口的地方就成了信息交流港,也成了大家挣钱的风向标,旧观念和新思想、老眼光和新风尚交织碰撞,更迭交替,老车站那片地每天也在不停的演绎着那时的故事,接站送人的,打架闹事的,开店卖饭的,逛街取乐的,重复与否已不重要,就像明天一样,过了今天就肯定会来。许是新人的原因,闲来喜欢听同事朋友们讲讲老街的故事,喧喧那时的话题。岁月蹉跎,时光如流,虽然他们说的好多故事的脉络已不再清晰,影像也早已模糊,但留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老街的杨老大拉面馆如何如何红火,老街的哥们弟兄每天要能吃一碗拉面那可是爽歹了,杨家兄弟靠着一碗碗的拉面挣钱致富了等等,从不经意得话语中可见拉面在额济纳达来呼布镇居民心中的地位。
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好吃面,这是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别,历史就如此,没啥好研究的。北方的面食集中在黄河以北,秦晋高坡,河西走廊,中原大地,西域边疆,老少爷们,婆姨媳妇,端上一大老碗面,呼啦啦的吃相也是很有些韵味和滋味的。额济纳纯属西北地区,又和河西走廊紧挨着,单就是受这的影响就足矣,何况额济纳的甘肃人还很多,大家好吃面食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拉面、揪面、拌面、炒面、烩面、削面,手擀面、汤刀削、钢棒子、寸节子、烩饼子,那也是面面俱到的。当然了,即便爱吃面,那也不是额济纳达来呼布镇的每个面馆都能对你的味口的,几条主要街道的小面馆,那可是不一样的。在这待的久了,吃的多了,会发现就这么精致的小镇,那面食的味道,那经营的理念,还是要分几片的,却也是真有些道理的。
风从额济纳吹过 之九南北走向的苏泊淖尔路依然是额济纳的商业老街,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否物是人非不得而知,但繁华依旧,饭馆居多。金秋十月胡杨节时,人山人海,室内室外,排队吃饭。几家有名气的面馆依街南北拉开,杨老大牛肉面馆守在街的靠北些,金大碗和宝升福拉面馆居中些挨着,天源面馆镇守靠南的街口,几家小面馆的生意一直兴隆,偶有全城停电,或是街道检修电路断电,那可都是搬出自配的发电机,供电照常经营的,生意可是万万耽误不得,开句玩笑话,有钱使得鬼推磨是有道理的。这条老街几家拉面馆的佐料味偏向于甘肃口味,大概是老街河西的移民老户多,还好不算太重的,属于改良版的老额济纳住户口味拉面。天源面馆的羊肉哨子面与阿左旗的味道相近,羊肉哨汤的口味稍淡些,很家常,实心讲,还真是符合咱的口味。
风从额济纳吹过 之九北街和富士商贸街,那在额济纳那也是响当当的。去年额济纳大雪纷飞时,在北街和富士商贸街那片扫了雪,腰酸手困浑身肌肉痛。那天天太冷,行伍出身的嵩哥扫雪认真,出了大力气,头上出汗从戴的皮帽檐流出结成冰溜了,可惜未留影像,但记忆异常深刻。扫雪前要热身保暖,单位一队人马在街对面的熬骨香纯汤牛肉面馆每人吃了一碗拉面,面是真多,接近干拌了,同街的金城牛肉面馆也是如此,拉面确实都不错,就是料味稍重些,不习惯。想来这可能与这条街金洋酒店门口自发形成的劳务用工人才交流中心有关吧,交流中心里河西走廊过来的务工人员多,两家拉面馆的口味定是走了那边的路线。
老街道有历史的芳华,新街口有时代的风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小镇的发展跨过了市区与郊区的分界线劳动渠,达来呼布路也早已从郊区的地梗变成了皇城的墙根了,街口东北边的思泊湖拉面馆已成为周边几个单位和沿街过往行人吃早餐的不二选择。汤汁清爽,口味也适宜,关键是爱心受助形象代言人勺东东很喜欢在这吃拉面,有人付费老板照单全收,没人赞助老板自动免单,老板的情商那绝对是没的说!老板经营的能力那更是没的说!金秋十月胡杨节去他家吃拉面,到门口一抬头就懵圈了,思泊湖拉面的牌子不见了,改炒菜了馆了,当时还挺纳闷呢,拉面的生意蛮好的,这改炒菜不算转行也是跨界了啊,难不成是拉面馆经营不下去了?等秋风萧萧寒霜扑面,额济纳大地铺满金色,思泊湖拉面馆牌子又恢复本来面目时,终于才明白,感情是胡杨节改炒菜来钱更猛烈些啊!这真得认真开句玩笑,有钱使得磨推鬼也是真有道理的。
风从额济纳吹过 之九额济纳著名的劳动渠打从把渠沟蒙上了盖板,铺成了柏油路那天起,劳动渠路就毅然决然、当仁不让的成了达来呼布镇的一条新的主动脉,依街而立的商铺含金量骤然提升。红火的鸿宾拉面馆就在这条牛街。鸿宾面馆的忙碌是从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了,这和他家拉面的口味改良的更符合额济纳的新生代有关,也和忘情水喝多了的本地兄弟们的特别口味有关!不论毛细还是二细,韭叶子还是宽板子,随你便。老板娘声嗓攒劲,调门也比较高,每碗面都要问是否加蛋,所加的鸡蛋有点创意,是剥了皮的茶蛋或是摊好的蛋饼,更创新的是在毛细、二细、韭叶等拉面的基础上,又蹦出来一个“漂油”,外地来的客人甚至是我,不用十有八九,干脆就是百分之百的不明白,同事给解释了才搞清楚。额济纳地方太大,达来呼布镇太小,文化生活太少,出趟门太远,于是乎,把酒吃肉聚会成了重要的地方特色文化,阿拉善大多如此。只要是前一天把忘情水喝多了,来这吃拉面汤里不带些油,入口寡淡,入胃太素,不利于缓解酒劲,所以就要求舀拉面汤时要专门撇些油,拉面上漂一层油,起始不信,试过后确有如此感觉。不过这“漂油”的拉面也有意外之收获和惊喜。说来也真是很搞笑,胡杨节额济纳的食宿全部涨价,拉面从八块直接飙升到了十二块,当然,这比上一年还是便宜了三块的,本地人来吃,老板一般是给原价的,前提得让老板知道你是本地人,不过只要你在点拉面时能说来碗“漂油”,老板指定认为你是当地人了,那不管是现金还是微信扫码,你就可以大大方方的付八块,吃完潇潇洒洒的腾板凳走人!与鸿宾拉面馆友邻的是舌尖拌面馆,小两口带个胖墩墩的儿子主要经营拌面类和盖浇饭,老板负责炒菜,老板娘负责拉面,胖儿子负责拿个玩具店内店外捣乱。这家是标准的甘肃手工醒面,面活的匀、醒的好,刷了油一条条码放在托盘内,稍稍用力,稳稳拉长,手一抖入锅,少顷拉面浮上汤面,用长筷来回挑翻几下即可出锅,淋温开水去了面浆,装盘上桌,那面是很有些筋道,真有个嚼头。拌面的炒菜全部都是家常的,葱爆羊肉、木耳炒肉、青椒肉丝等等,盖浇或是拌面,都是酸辣咸淡正合适,想来也是肯定符合额济纳全民口味的,价格也是比较亲民的,中午要去了大都是宾客满座,人来人往。每逢周末停灶时,中午也大都去这家填肚子,那么多的回头食客,足见其之用心!
额济纳达来呼布镇的小面馆零零总总还有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味,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视角,喜欢这家也罢,喜好那家也罢,终归是自己的感受而已。打心底里不喜欢把味蕾神经游荡在街头的饭馆,不喜欢形单影只的推碗擦嘴付账走人!在异乡游荡的久了,心情灰灰的,也许当某天从街角的小面馆出来,看到别人家的宠物狗伴着家人,吃了口火腿,添了口可乐,想着自己的模样,是否真会有那样的想法:单身狗真不如宠物狗!
风从额济纳吹过 之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