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今天早上是瑶海区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们来学校视导的日子。
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路过班级,去叮嘱了一下孩子们。今天早上,他们得上一节英语公开课,然后自己独立去楼下做操、跳绳,自己独立完成课前三分钟的诵读。想到昨天那个宛若周末一样的状态,我就替孩子们捏一把汗,怕他们心收不回来。
我全程陪同郑玉茹主任听语文教师们的课,只能每个课间路过对面走廊的时候,远远地看一下班级。再就是每个课间休息的时候,溜进班里看一眼。
潘老师全程观摩了孩子们的英语课,帮忙拍了不少照片。看起来,孩子们表现得都还不错!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比“美”
早上听了戴老师的《桥》、周老师的《雨点儿》和王老师的《比尾巴》。一节高段六年级语文,两节低段一年级语文。
拍照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件事:去授课的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很美,俯下身去指导一年级小朋友书写的郑主任也很美。这种美,不仅在于衣着打扮的儒雅得体,更在于和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汇,在于鼓励学生的温柔笑容,在于举手投足间传授知识的自信。
现在网上很流传一句话,叫做“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我想,母语教师们的这种美,这大约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苏轼从小树立了“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愿望,不仅博览群书,还自创“八面受敌”读书法。所以,他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儒道释三家经典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这些书给了他生命的养料,融入他的灵魂,沉淀成智慧和格局。纵使官途不顺,飘零半生,几乎贬谪大半个中国,他依然有安定的心,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格局。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三节课后,是听评课。郑主任的发言我极爱听,每次零零散散会记不少金句。
“在试图培养学生听书读写技能的时候,要想好评价的指向性,区分开自己的用语里,哪些是真正能引导孩子们的,要多说的;哪些是无效的用语,要少说的。”
“课堂教学要有爱。语文教师在培养习惯上,不仅是要让学生‘坐端正’,更要有语文味儿。”
“课后作业要有度。要集合团队的力量,去研究适合孩子们的作业,让他们做到不机械抄写,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阅读。”
“课外阅读要有量。亲子阅读是低段学生的家庭中一定要做的事情。”
不仅是语文,今天的数学、英语、艺体,一节节公开课都在同时进行着。于是,我的朋友圈里今天都在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都在感慨“忙并幸福着”。我也要努力变得“美”起来才是啊!
书墙
最近陆续有同学来还书。一周过去了,他们借我的书也都看得差不多了。
还书的时候,不少孩子已经习惯性地附上了课外阅读本。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习惯性地摘抄好词好句,并且写上那么一两句每日读后感了。
雅希成为了班里第一个把书墙贴满的人。
语文要讲究课外阅读量的。孩子的课外阅读多了,看书的速度就快,理解能力就强些,看的书就会越来越多;孩子课外阅读越困难,越不愿意看书,和他人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最终会影响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现在的孩子们闲暇时间的可选择项太多,电脑、手机、游戏,这些高刺激性的娱乐活动往往比读书要省事,画面感强,更具有直观性;如果习惯了这些高刺激的快感,就很难静下心来去做阅读。
我找了几位阅读榜上接近空白的,几个月没有读书记录的孩子。据了解,有的是家长迫于生活压力,没有给买书,也没有时间带着去共享书店;有的是日常写作业太磨蹭,天天到深夜,找不到方法就更没有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还有些孩子,依旧处于天天被忙碌的父母拿手机和电视当“安抚物”的蒙昧状态。
越不读书,就越不想读。越不想读,就越觉得读书难。下周开始,我想试试从简单的绘本开始,帮助这群零基础的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 五(5)班的故事12.13公祭日
一早上没沾着孩子们的面,中午随便扒拉了两口饭,就和同事们一起琢磨考务的事儿。做桌贴、排监考、调课,等终于全部准备得差不多时,已经又是下午午写的音乐声响起了。
为了方便周末批练习卷,只能让孩子们周五抓紧把题目做完。好不容易做完,该放学时间了,急急忙忙布置完作业,催着孩子们往楼下走。
其实,今天我还准备了国家公祭日相关的帖子,想读给孩子们的。时间紧迫,我就决定放在下周二班会课再说。不过,我最终还是放在了班级群里,请家长们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在当天看相关的资料,比隔几天让孩子们重温的仪式感会更强。
不忘历史、矢志复兴,这是一个民族的意愿和诉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