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突然感觉自己很空虚,别人口中勤恳上进的我,内心无比彷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跨课头的磨炼,真到备课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容易,虽还是两个班的任务,但是课需要备两个年级的,还是没两个平行班轻松。
中途接手的九年级,同意很简单,然而怎么样才能在关键的一年里有收获,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做。要知道那是同事带了两年的班啊,我要怎么吸引他们,让他们适应我的教学模式,而我也能迅速从“后妈”的变为“亲妈”呢。不下一番功夫,估计是不成的。
这几天一直在做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培训,方方面面都指向我们的教学日常工作,忙忙碌碌,马不停蹄。
昨天晚上又聆听了新网师的《云端对话|高手教师是如何炼成的》,魏智渊老师指出成长不等于成功,他从五个方面细致阐述了教师成长的密码究竟是什么。1、顺势成功,逆势成长:困境是成长最好的机会;2、洞悉和选择你的命运:不断地追问“我是谁”;3、选择同行者:谁是你的老师?谁又是你的伙伴?4、从新手到专家:每个人都有一段黑暗要穿越。5、强化读写能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快速列车。
说实话这个暑假决定加入新网师,写了三千多字的申请书,果断缴费,就是不想给自己找偷懒的借口,不想再“浑浑噩噩”又一年了。是的,众所周知的我努力上进,但是有什么用呢,一个既不会写文章,又不会写论文的老师,能企图学生个个优秀吗?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都是想堵住,解决当时的问题,从来没有把问题当成课题研究过,从中找个共性的地方,既能与学生共处,又能相处愉快。从《高手教师》书中,我才发觉我们的确是魏老师笔下的只想要一间不给我们添麻烦的教室。我们追问的不是教育的真谛,而是控制的简单法门。可惜我们人还在苦苦找寻治班的良策,各种压制学生的手段层出不穷,可惜有什么 用呢。我们的苦心,学生不懂,我们的唠叨,学生厌烦,我们苦口婆心,学生如临大敌,师生之间剑拔弩张,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想了好多对策,怎么做,怎么教,但是准备都不够充分。听魏老师说逐字稿,我才意识到我缺失了多少。想都是问题,做才能解决。继续带着的自己的情怀上路,用爱与智慧去与学生相处,来一场美丽的“邂逅”。有幸读到干国祥老师的《如果教育也是一首诗》,突然想到毛姆在《刀锋》里说过的话:你终究会成为你正在成为的人,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来自你人生意义的诘问。
想起前几天弟妹问我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是否还会选择做一个老师。我一时语塞,突然想到我好像没有想过干别的。弟妹说看来我是真的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想想也是,毕竟跟孩子在一起比较快乐!
纵非锤炼词语的金匠
整日守候在这教室
我也须扪心自问,如果放弃
是不是就会因此而死
如果死去就是
活着失去精神的光照
徒留的这肉欲在世间欢腾
或者最后的时刻来临
一张斑斓涂抹的白卷
滴几滴悔恨的泪珠
垂死者把世界遗忘方能同时
世界把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册焚烧
那么我说,是的
如果我选择放弃
不把岁月捶打成一行行诗句
我会就此死去
沉陷在无边的黑暗里
遗忘有你的声音
各种鸟的鸣唱
也曾把我唤醒
"我必须"
因为命运已经把我捕获
从此世间的珍宝不能再把我收买
恐吓也不能使人动摇
躲藏在远离众人的地方
像个农夫开始学着为庄稼祈祷
站在大地上,他知道他的祭品和祭礼
就是他全部的家当
每一个日子,平凡
每一道工序,琐碎
但是作为诗,也就是你把我从此救赎的承诺
我必须证明——
他们原就是完美宇宙合唱中一个个必然的音符
——干国祥《如果教育也是一首诗》
魏智渊评论干国祥老师的诗说“这是个度愿望问题,是个动机问题,也是个勇气问题。这并不是说,我们都要向里尔克所说的那样把一份工作,看的生死攸关。毕竟里尔克讲的不再是职业,而是事业乃至于志业。这只揭示一个朴素的真理: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汗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我喜欢这句:心中哪里,家就在哪里。汗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