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桥就被定义为建在河上的路,沟通两岸的工具。它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建筑,能把两地的充分的联接起来,也能把两地的风土人情联系起来,在我的家乡,也有一座小桥。
从外婆家出门走一段路,大约100多米便到了河边,河上有一座吊桥,吊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还记得当时我看见那一摇一晃的吊桥,在看再看看下面碧绿的深水还没上去,我就已经感觉到害怕了,而且那时的吊桥也比较破烂,两边只剩下绳索。墙面上的木板已经有些许腐败,人们刚走上去没几步,桥面就开始晃动起来,看得我心里恐惧极了,两腿根本迈不动。
渐渐长大一些时候,我和许多朋友常会跑到他的中间,一会儿用力摇曳桥身,感受着他的晃动和喜悦。一会儿,横躺在桥上,听桥下潺潺的水声,桥高兴极了。它随着微风轻轻的摆动,精心呵护着身上的生灵。
当然,桥面最热闹的时候还得是清晨,每天成群结队的鸭子就会扭着身子在赶鸭人的催促下走向河边,挑水的人们提着桶吱呀吱呀的叫嚷着,还有一些美丽的姑娘从她身上经过到对岸去洗衣或洗菜,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聊着家常,天真无邪的儿童们嬉笑声感染了桥,于是,每天清晨就成了桥最期待的时候。
如今,再去看这座吊桥,木板上有些地方已经有好几个小洞,绳索也磨得发光,一副饱经沧桑的样子,就像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但是他虽然老去,却仍然不遗余力的帮助着着来往的行人。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威”“浩浩长江观不尽挺挺大桥吟不得”前有李世民欣赏赵州桥的古朴苍老,后有毛泽东对长江大桥矫健雄伟的赞美,可我却时时惦记家乡的那座小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