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记APP带来的思想探索
我在用一个叫做Day One的日记软件,按官网的介绍说是A simple and elegant journey。我喜欢极简的东西,喜欢优雅的东西,尤其是最后被形容的这个词,他没有说是A simple and elegant APP或者是A simple and elegant Software,而是用了一个journey-旅程,很显然她并不是一个专门为旅游设计的APP,我猜设计者也觉得人生是一个旅程。
人生是一个旅程,我们从生下来边开始了我们的人生旅程,开始在父母的陪伴下,懵懵懂懂,稍后的叛逆张狂的一路前行,然后有一天越过了18岁的凯旋门,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进入更为自由更为自主的新旅程的时候,却发现脱离了父母的港湾会面对更多的困难更多的挫折更多的挑战,这个旅程是充满荆棘充满坎坷的。
有一天,你遇上了你的那个ta,那一刻你可以笃定,ta就是将要陪你走完这人生之后这整个旅程的那个人,于是你们交换了戒指,一起携手上路,一起欣赏每一天的朝霞,一起去闻一下路边的小花,也一起去降妖打怪。
在之前的旅程里,你们在不断的磨砺中,提升了自己的经验值和战斗值。虽然有时候在降妖打怪的时候有些艰难,但是你们依然执着的相信,未来的旅程会更美。只是,有的时候,你们耗尽了力气却也无能为力。这时,有两双双粗糙但却有力的手帮你们撑起了一片天,你们的父母总是在你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于是,你们又可以跨过那道坎,继续你们的人生旅程。
既然是旅程,就不能够停下。
在之后的旅程里,你们会有一个小生命陪你们继续你们的旅程,这将是一次全新的旅程,这将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一次奇妙的体验。ta的出现给你们的世界带来无尽的欢乐,但同时也带来了些许小麻烦,一路上你们要教他认识路边的花朵,要提醒ta哪个蘑菇能吃,哪个蘑菇有毒,要告诉ta怎么去采摘果树上的果子,也要告诉ta野兽来了如何保命。然而ta有时候并不是那么配合。这不免有时候让你们心力憔悴。
没有人会在这个旅程中独自前行,所以最初你有父母的陪伴,所以你会遇到陪伴你的ta,所以你们会有一个小宝宝,与前两者不同的是,小宝宝的陪伴是有期限的,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ta成年的时候让他更好的自己去探索ta自己的人生旅程。
写到这里,似乎有些跑题了,我只是想提一下这个APP,结果因为它的一个描述词啰嗦了半天。
等下!
让我再看一眼!
Oh No!
这下尴尬了!
我又回去看了一眼这个APP的描述。
A simple and elegant journal
journal啊! 不是journey啊!
是日记的意思,不是旅程的意思。
[手动尴尬脸.jpg]
那年今日
我们先把这个尴尬放到一边吧,上面的话就当没说。 接着说为什么要提Day One这个事儿,Day One是一个极简的记日记的App,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它每天会把你去年、前年、大前年、大大前年……当天的日记推送给你,这个功能叫做“那年今日”。
这是一个很好的功能,你很难记住去年今日发生了什么,所以当他推送给你的时候,除了感叹下时光蹉跎之外,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惊喜,同时也会激励下自己,一年又过去了,有新变化了吗?
今天,Day One给我推送了去年的一篇日记。
关于教育的反思
前几天,八岁的儿子有些沮丧的对我说,“在班里我什么都不行,学习也不好,体育也不好,也没有什么特长,感觉过得很不开心”。
昨天跟老婆一起反思了下我们这些年对儿子的教育,我们感觉真的走了一些弯路,在我身边的圈子里,我大概是最早要孩子的那一批人,所以在孩子的养育上,也没有太多的人去求教,于是乎由着自己的感觉来,最终发现,有些事情可能真的做的不太恰当,现在把对于过去的反思写下来在这里分享,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用的信息,在子女的教育上少走一些弯路。
父母儿时的成长经历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很大影响的,这些经历可能会影响到我们作为父母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望。
我小学的成绩大概属于后30%,经常完不成家庭作业,老师几乎是放任的。同时父母特别不对我做太多的要求。整个小学期间,我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小的,同时,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小学毕业后全盘升到乡里的初中里,只此一家初中,不存在择校的选择。
我老婆的小学阶段也是不让老师和父母操心的,于我不同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拔尖儿的,上课认真听讲,放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考试的时候考到最前面,完全不用家长操心。
所以,我们潜意识中都觉得小学是不用家长太操心的,我是因为学习不好不用操心,老婆是因为学习太好也不用操心。甚至更深层次的潜意识中,我们并不是太关心小学的学习成绩,我们觉得他不重要,孩子就应该快乐的成长,去玩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家庭作业上。
儿子还没有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买过一本书,叫做《给孩子自由》,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跟我们一样,属于自由派,自己小的时候所受的传统教育带来的桎梏太深,以至于长大后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再受苦,能够更快乐更阳光的成长。后来了解到蒙台梭利,甚至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蒙氏幼儿园,感觉这不就是理想的样子吗,给予孩子充分的自有和爱,虽然我们无法去自由的国度生存,至少我们还可以给孩子自由。
然而,自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它的理解都过于片面了,自由并不是放任不管,自由不是完全由着孩子的喜好,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随性。
今年今日
显然,去年这篇日记并没有写完,今年写的这些内容算作补上的结尾吧。
既然今年要给这篇日记续尾,那儿子一定是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小孩儿了。
对不起,并没有。现在,儿子依然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依然会被老师批评,依然会发小脾气。
但是,与去年不同的是,儿子不再沮丧,变得开心了许多。每天放学都开开心心的给我讲他们班的趣事儿,每天都爱搜集笑话并且给人讲笑话,每天回到家都很开心,按老婆的说话,每天他回家的时候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现在的环境,但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在儿子变得更为乐观开心之后,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变得心情愉悦了许多,虽然依然还会有催促他写作业、催促他起床、催促他整理书籍的焦虑时刻,但相对于以往,少了许多。
开心最重要,就像TVB里说的: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然而不是你说开心就开心,开心也需要各种要素的支持。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想要开心的话无外乎物质与精神的满足,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物质方面的满足基本是都能达到的,他们不像我们小的时候那样,好吃的、好玩的具有极强的诱惑力。现在他们可以很容易的获得他们希望的食物、玩具。这些都只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欢愉,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开心。
儿子在玩具方面只有两个诉求,一个是乐高拼插玩具,一个是9.9元的风火轮小跑车。在买玩具方面儿子从来没有缠着父母哭着喊着要买一个玩具,很多时候都是他在那里犹豫,我在后面催着他赶紧买。买了之后经常一副愧疚的表情,说对不起,又花爸爸妈妈的钱了。不过这只是短暂的内疚,他依然还是为得到一个新的玩具欣喜不已。
现在有个说法,叫做“穷养儿,富养女”,曾经我对此深以为然;还有句话叫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曾深以为然,但是还好,我不是一个喜欢盲从的人。
这篇作文写得已经够长的了,所以这个话题就不展开来说了,否则的话今天一天也写不完了,总而言之,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作为父母,一定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他们所需要的最好的,包括食物、玩具、书籍以及陪伴。
否则,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很不利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陪伴是最珍贵的礼物
前面说了,物质方面对于孩子影响的权重是相对较小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
我觉得儿子在这一年里变得开心了许多,最主要的是精神环境的改变。
每一个见到我儿子的人都会说“真是亲儿子啊!”,是的,真是亲儿子,亲生的儿子,都不用做亲子鉴定,简直太像了,尤其是主要面部特征,包括……眼睛。
不但长相相似,就连性格,也是极其的相似。依然是有些内向,有些懒惰,有些敏感。和我小时候几乎一样。所以我很了解儿子在想什么,能够感受他的感受,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
这一年我尽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的成长,送他上学,接他放学,跟他一起去课外班,一起写作业,一起玩。
陪伴还是有效果的,前几天我问他“你觉得咱们俩关系怎么样”
“还行吧!”
“还行?”
“嗯,很好!”
即便是他慑于我即将抬起的拳头才说的“很好”,我感觉也很开心了。
向自卑开战
我就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尤其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这种感觉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负面的,或者说是最负面的一种情绪。通过去年的日记可以看出,他的自卑情绪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他,放学的时候不爱说话,回到家也有气无力,写作业也极其焦躁。
你告诉一个自卑的人“不要自卑,你要自信起来”,这句话就相当于对一个感冒了的病人说“多喝热水”,无比正确但却没用,他也知道多喝热水,但你这句话基本上没啥用处。
帮助一个自卑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实际的行动让他感觉到他在某些方面不亚于他人。
儿子去年奥数在迎春杯上得了二等奖、数学解题能力大赛得了一等奖、海淀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油画得了一等奖。
我觉得这是他战胜自卑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家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儿子会把他所有的获奖证书一一拿过来,给客人一一展示。这还不算,更夸张的是他会把挂在墙上的画都摘下来,拿到客人面前讲这是他画得什么什么。作为一个内敛谦虚的人,我觉得这种行为是很可笑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去制止儿子,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暗示客人配合下儿子的嘚瑟。
为什么不呢?君不见每当重要场合的时候,那些英雄都会把珍藏的军功章一一取出来别在胸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让我们用心去守护他的荣誉吧,这对于他的继续前行,对于他信心的提升,对于战胜自卑是大有益处的。
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我们家装修的时候客厅没有装电视,但是装了几个书柜。
当初不装电视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平时就不看电视,所以觉得没必要;原因之二是我们觉得现在电视上弱智动画片和电视剧太多了,不希望浪费时间在上面。
但电视并非就是个坏东西,后来我妈来北京住,在她屋里安了个电视,儿子有时候跑过去看,我见他经常看的是CCTV-9纪录片频道和CCTV-10探索发现,也基本上默许了他每天看会儿电视的愿望。
儿子的学校每个月都会评金牌书童、银牌书童、铜牌书童,评比方法是通过学生提交的读书笔记的多少和质量评判的,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差,这是需要日后加强的部分。因为有效的阅读输出是能够促进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收获的。
虽然儿子从来没有在学校获得过任何等级的书童,但是在读书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他的阅读量还是很大的。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应该记录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记录下哪天读了哪页,这实际上是很好的方法,但是我们执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儿子会把这当成一个作业,而那时他极其不喜欢做作业,这就导致他把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我们权衡了一下,基本上放弃了阅读作业,而是让他自由的去阅读。
有一段时间他很喜欢自然科学之类的书,恰巧姐姐送了他一套讲历史的漫画书,像什么《上下五千年》《东周列国转》《三国演义》《史记》等等,我翻看了一下,觉得很好,虽然是漫画的形式,但也比较清楚的把核心的历史故事讲出来了,所以很希望他去读一下,给他建议后,他觉得不想读,于是作罢,那套书就放在了那里。
然而有一天开始,我发现他每天都抱着那套历史漫画书在看,没事儿就探讨一下历史问题,话说作为工科生来说历史对于我来说简直是软肋中的软肋,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历史方面的问题我都不好流畅的与之讨论了。把那套书翻了个遍后,他还又主动去阅读纯文字版的历史故事。
所以,我觉得读书这事儿,尽可能的多提供给他一些好书,别把读书当成一项任务或者负担,否则就与初衷背道而驰了。
最近,我发现自己做的还是有问题。读书不能放而任之,除了选择一些好书之外,还是应该加以引导。
我们参加了一个语文的课外班,那个课外班每次课大概两个小时,会讲古代文学、近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每次上课,老师就像百家讲坛里一样,讲一些文学家的生平、讲他们的代表作,学生们都像听故事一样听得几乎入迷,就连我这个旁听的家长每次都听得很感兴趣。
有一次课,讲了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课后我们便买了这两本书,出去玩的时候都带着,见缝插针看一会儿,没多长时间就读完了。如果没听那次课的话,我估计还真不太可能去看这两本书。
另外,有个APP上有个栏目,叫做《每天听本书》,他们会把一二十万字的书中的精华浓缩成二三十分钟的音频。我们有次听了《三体》,儿子极为兴奋,喊着要把《三体》买来看,我说:别了吧,那套书有三本呢,字数太多,可能还不适合你看。
过了几天,我看到儿子正抱着一本《三体》看!!!
“哪儿来的!?”
“我跟我朋友李瑞宸讲了下《三体》,他也很感兴趣,我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妈妈给他买一套,这不买了吗,我借来看了”
“好吧!书非借不能读也,感谢你帮我省钱”
写作业的番茄时间到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段子在网上很流行。
ChMkJ1npVkqIZmiCAACdznqHbcQAAhaLgNt1WcAAJ3m191.jpg我极其理解上述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是个极具挑战的事儿。儿子之前写作业也非常不配合,动不动就把书和作业都撕了。
不过现在写作业变得没那么痛苦了,我陪伴写作业也变得很轻松。
我觉得拖延是人的天性,不但是孩子,成人也一样。
反正我也是这样。
我工作的时候,尤其在没有deadline的时候,没工作一会儿就爱去刷一下微博,看一下新闻,工作效率极其的低。这导致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深深的为自己又浪费了一天的时间而深深自责。
如果有不喜欢的工作,总爱先把喜欢的工作放在前面做,把不喜欢的工作放到后面。这导致一整天工作的心情都是不愉悦的,因为即便在做前面自己喜欢的工作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惦记这后面有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等着呢。
应对这两个问题可以参考两本书。
第一本书叫做《番茄工作法》,简单来说是把一份工作时间限定为25分钟,保证在这25分钟专心致志的工作,25分钟后立刻停止工作,利用5分钟的时间休息,5分钟后,即可再开始25分钟的高度集中。我们把每25分钟当做一个番茄时钟,每完成4个番茄时钟可以获得1个15分钟的长休息时间。
第二本书叫做《少有人走的路》,问题和痛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直面这些问题,推迟满足感,简单来说就是先解决最难的问题。比如如果把一天工作里最难的部分先做掉的话,之后整天的工作便会很愉快,既有解决了困难的成就感,又有面对喜欢工作的愉悦感。
所以,儿子写作业我会问他,今天写作业需要几个番茄时钟,他会预估一下,然后开始写作业,25分钟铃声响了之后他马上跑去玩他的玩具,5分钟之后回来继续写。大部分情况下他都能在预计的番茄时间内完成。这避免了我不停的催促,的确减少了我患心脏病的几率。
另外,我会问他最不喜欢哪部分作业,然后说我们先攻克这个最不喜欢的吧,之后他发现果然这样从整体来说让他感到更开心,在之后面对最不喜欢的部分的时候也就没那么抵触了。
总的来说,现在儿子在写作业上不太可能把我熬成心脏病了,这是我最开心的地方,生命可贵,健康第一。
请别说我是不懂事的孩子
有一次,儿子被家里长辈说“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让儿子有了非常激烈的反应,也让他产生了不理智的行动,用脚用力地踢了电梯。事后我让他向长辈做了道歉。
我是可以理解儿子的过激反应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觉得他是被误解了,他觉得委屈,并且,他不喜欢那个标签,那个“不懂事的孩子”的标签。
因为,我也不喜欢。
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不懂事的孩子”,当你不受老师待见,并被邻居或者亲戚贴上“不懂事”的标签的时候,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孩子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他对外界的评价并不具备过滤机制,最后很可能你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久而久之就会自己都深信不疑了,最终导致的或许就是自暴自弃。
所以
不要贴标签
不要贴标签
不要贴标签
这个世界是不断的变化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变化,对于孩子来说,未来更是充满了无限种可能性,如果觉得孩子在某一方面欠佳,我们就去往好的方向加以引导,不要过早地给出自己的判断。
IMG_2132.JPG和你一起长大
就在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到我又回到了中学校园里,班里的布局还和我读中学一样,课桌有些旧,桌子上摆满了书,老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一些同学在旁边嬉笑打闹。
是的,这就是我曾经中学的样子,我很怀念那青春年少的时光,我也无数次在梦里回到过中学校园里。甚至有的时候也会有种感觉,现在的生活会不会就是一场梦呢,我所经历的一切,只不过是那个中学生在课堂上打了个瞌睡所做的一场梦,或许下一个时刻少年就被老师的一发粉笔头惊醒,少年梦醒之后,他会记得起这个漫长的梦里发生的一切吗?他会怎样继续他的人生之路,这个梦会对他有什么样的改变吗?
不,现在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生活,它不是那个少年的梦,我相信那个少年即使做梦也未曾梦到过现在的模样。
不过,我昨天真的梦到重回了中学校园,与以往所做的梦不同的是,我发现,我前桌的样子有些熟悉。
是的,很熟悉!他回头的瞬间我发现,那就是我的儿子。在梦里,那一刻我感觉很开心,终于有机会,和你一起长大!
作为儿子的他和作为父亲的我依然都有各自的种种问题,他会为拿到近乎最差的分数而难过,我也会为项目的失败而伤心;他会为体育考试不达标而懊恼,我也会为日渐肥胖的身躯而愤愤;他会为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也会对明天的明天充满了畅想。今天,我们不要贴任何标签,因为明天我们都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我觉得这是一次充满了趣味、刺激、挑战的旅程,很高兴,和你一起去走这一段旅程,很高兴,和你一起成长。
前几天,我问儿子:
“过两年你就要进入青春期了,那个时候你就会有些叛逆了,你觉得那时候我们的关系还会好吗?”
“我觉得会好吧”
“嗯,我觉得也会很好,我们遇到问题会一起讨论,遇到困难会一起挑战,我们一起努力,一起长大,好吗? 儿子,我爱你!“
“爸爸,我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