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千聊豆豆妈妈的课程《激发孩子内驱力》,感觉挺不错的,分享一下课程部分笔记。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成长的速度
孩子的表现形式:磨蹭、拖拉、不自觉。磨蹭其实是消极对抗。
原因:家长狼追型。表现形式:唠叨、催促、死盯、埋冤
解决方法:调整成驱力型
孩子三分钟热度怎么办?
激发耐驱力,时间便会增加。
提高内驱力,方法:完成任务时获得成就感。
孩子不同年龄的自我:
0-4
生理我
4岁
社会我
自我定位来自:老师、家长
家长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12岁及以上
心理我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相对有限
如何激发内驱力?
动机激起水平与任务难度和家长态度有关。
任务难度等级:
趴一趴、走一走、跳一跳、飞一飞
目标定的不合理,孩子不愿意执行或者孩子怎么都达不到目标,就会放弃了。
犯错时得到家长的鼓励,孩子会愿意尝试继续努力 ,后就会到下一个环节形成习惯。
如果得到的是家长的批评指责,孩子就不愿意尝试,不会形成习惯。
孩子看到进步,更愿意执行计划。
以上是第一部分分享。课程学习完后,在日常和孩子相处中,我适当调整了一些策略,略见成效。比如5岁的大宝放学总想买些零食吃。于是我把零花钱和钢琴练习建立关联。孩子弹好一首曲子给2块钱,他可以自由支配。这也是孩子初次接触零花钱,想让他建立起对钱的正确观念: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报酬。关键就是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严格遵守规定,说不能买就不买,无论孩子怎样撒泼耍赖。闹了两天,第三天他不会一放学就说要买零食了。晚上到了弹琴时间也不再拖拉了。金钱的激励让他弹会了一首曲子。第二天拿着奖励的2块钱买零食,特别开心。纠正乱买零食的坏毛病,解决弹琴拖拉问题,初步学会管理零花钱,认识价格和学会买东西,可谓一举多得。遇到的问题是,拖延问题还未根除,还需要把这个规定继续执行下去,并同时发现其他诱因,做出相应改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