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情心”

作者: 花舞间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6-01 14:18 被阅读0次

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直起身子,努力地大呼了好几口气,像是要把胸腔中的愤懑之气大口吐出,好让自己的心脏从激烈跳动中缓和下来。我放下看了一半的书——《斯通纳》,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现在我才发现:书本也有“外向”和“内向”之分。有的书开头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有的则平平淡淡,慢慢才出现起伏波动。《斯通纳》便是这样一本“内向”的书,前面的一半内容近乎“性冷淡”风,刻板平淡。中期猛然出现的激烈思辨,让读者几乎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忍不住拍大腿直呼“过瘾”!

好的书本看过后总能引起人的思考。而不像有些“爽文”,内容精彩,看过后却全然无感。

关于“同情心”

事件是由一场毕业答辩引起,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是一名残疾人,他的研究生导师是系主任,对他特别照顾。答辩开始,他的毕业论文以及研究成果都十分出色,在场的其他几位老师都很满意。接下来是提问环节,他研究方向方面的问题,回答的还算不错。然而在其他基础方面的知识上,却表现得非常差劲,甚至不如一名中等程度的本科生。

学术明显不会有空中楼阁,这场“表演”是有人精心安排的。他只能回答些“假”“大”“空”的抽象问题,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的提问却表现得支支吾吾。主角斯通纳接受不了这样的显而易见的弄虚作假,从而被系主任打击报复、指责、侮辱,甚至“穿小鞋”。

——“学生们注意到好了,”劳曼克思挖苦地说,“因为他们当中一员的职业差点给毁了。何况还是一位出色的学生,他唯一的罪状就是自己的想象力,那份热情和正直,迫使他陷入与你的冲突——是的,我还想说这个——还有不幸的生理痛苦,本来在正常人那里应该唤起同情心的。”

这里提到了一个词“同情心”。

——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

对于那个残疾的研究生,我们当然应该抱之以同情心,但肯定不是在学术、学业方面予以“方便”,或者故意“放水”。如果这样做了,那一定会害了他,甚至伤害到更多的人。

这点毋庸置疑。

关于“同情心”

我想起前不久刚看的一部电影《触不可及》(我前边的一篇文章有讲述过这个电影)。主角是一位全身瘫痪的大富翁,来应聘做他护理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抱着极其小心翼翼的同情心来看待他,表现出极专业的护工能力,以及对待残疾人的火热心肠。

但富翁心里却都不满意,直到主角“黑子”出现。黑子表现得毫无“同情心”,他经常忘记这个雇主是一名残疾人,他也从来不把他当残疾人对待。生活上粗心马虎,把富翁抱到轮椅上的时候忘了固定,递给他手机的时候等着富翁去接。甚至还拿富翁残废的身体开玩笑,把热水倒在他的腿上,奚落他好好坐着,不必起身送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赢得了富翁的青睐,成为了他亲密无间的朋友。

有钱有势的残疾富翁,他需要的并不是别人关怀备至的同情,需要的是与常人无异的尊重,是把他当做正常人的平等态度。谁也不想要一直被人拿“有色眼镜”看待,也不愿意一辈子被人看作“弱势群体”,处处受人“特殊关照”。

我越来越认为“同情心”是最基础、最浅层次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同情心,是认知到别人的痛苦,从而引起恻隐之心。同理心,则是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实际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当听到他人遭遇不幸时,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真的替你感到难过。”但是有同理心的人却会这样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知道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同理心是牵涉两个人的互动过程,必须认真地倾听,而且了解、接纳对方的感觉,这是一种认同他人体验的态度。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

而同情心的滥用和误用更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例如汶川地震过后,记者一遍一遍地采访,对刚刚经受苦难、失去亲人的孩子来说,这也是种伤害。而关于“慰安妇”的访问也是一样,一遍一遍看似同情的慰问,更像是一遍一遍揭开她们的伤疤,扯出尘封已久的伤痛。

我也想起我失恋的时候,很多朋友会劝我说:“没事的!不要难过了!”或者是“不要哭了,看到你哭,我也难受啊”。

我觉得劝人“不要难过”和“不要哭了”很是奇怪,难过是失恋的正常心态,怎样说不难过就不难过呢?而不要哭了更是奇怪,哭泣是发泄难过情绪的很好一种方式啊,憋着不是更难受?而引起你的难过…呃…是我的错喽?

想一下自己失恋的状态,当时内心的需要,然后再去安慰别人,会不会效果更好??只有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才能将同情心发挥到最好的程度,也就是同理心。

我认为同情心是道德的基础。从一开始的只为自己着想,慢慢地到能够为别人着想,再成熟演变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最后才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而同理心的培养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相关文章

  • 关于“同情心”

    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直起身子,努力地大呼了好几口气,像是要把胸腔中的愤懑之气大口吐出,好让自己的心脏从激烈跳...

  • 关于同情心

    昨天我带两孩子去逛超市了。充分感受到了人类同情心的参差。 我先是到地下车库,坐电梯上楼,在电梯门口的时候,一个推购...

  • 关于同情心

    觉察到: 感觉我同情心这股力量全部封起来了,少了这股力量的支撑我内在的傲慢与偏见,冷漠在增长。 曾经错误的认为以前...

  • 随笔‖【关于同情心】

    想起了两个有关狗的故事。 一个是去年十一国庆回家时从县里坐回家的车遇到的。铁笼子里关着一只我不知道哪一品种的狗,神...

  • 对同理心的理解内容

    关于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为什么她和同情心有所不同? 同理心可以激发连接,同情心却促使失去连接。 同理心是一件非常...

  • 同情心

    今天记一句关于同情心的好句子吧。 人类的同情心天然就具有一种自我奖赏的机制,人们相互同情,会产生快乐。 因此,在人...

  • 同理心

    督导发了一个关于共情的小视频。 同理心跟同情心有什么不一样呢? 同理心可以连接关系,而同情心却促使失去关联。 同理...

  • 为什么总会有人无缘无故的伤害你?--2023-01-03

    除了懦弱,同情心是普通人非常致命的缺点。 你可以拥有同情心,但是,你的同情心不能泛滥,因为,你同情人未必也有同情心...

  • 同情心

    献出同情心,就会收获幸福,吝啬同情心,就是放弃幸福,一个人若能提升自己的同情心,扩大同情心的给予对象,那他(她)越...

  • 同情心是自我为中心的基础

    亚当·斯密说同情心普遍存在,即使最坏的人也有同情心,但所有的同情心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同情心的大小,一是与物理上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同情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xa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