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件约定好的事,于是到了约定时间之前,我就清理了手上的事,静静等待约定的人。
15分钟过去了,人没有来,很显然,迟到了。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的不安与抱怨开始慢慢的升起。
其实这时候,两方的课题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迟到是我的问题吗?
不是。
我有在意识中期望这件事的拖延或不发生吗?
没有
那么迟到就是因为一些非“我”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堵车了,比如再前一个人拖延了等等,那么,这些本质上与我无关。但我接受到迟到的信号后而做出的反应,却是我自己的投射的开始。
比如,我开始抱怨,我就给出了抱怨的状态;比如,我产生了“现在的人都不守时”的意识,我就很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继续经历这个现实。
所以,课题的分离很简单:迟到的人对自己的迟到以及在迟到因素中,自己没有做足准备的部分负责;而我对我在等待过程中产生的情绪负责,以及如果因为我的情绪,而搞砸了什么事,那也是我的课题。
这个例子很简单,部分原因是,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它与我们生活之间的界限。所以,我们只需要觉察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投射,然后对自己给出的状态负责。
但是记住,别人的负面状态,不是我们的课题。而假如我们接收了别人的负面状态变成自己的,那就是我们的课题了。以及,如何面对别人的负面状态,也是我们的课题。
所以,在课题分离中,真正麻烦的是,所有人的状态已经搅合在一起了,每个人都在互相投射与影响,那我们还能不能看清哪里是自己,哪里不是?!比如问题涉及到亲人、亲戚,几十年住在一起的,大家的生活都是在一起的,这个课题分离就特别麻烦。因为这时第一步,不是分离,而是先【看见】!
哪一部分才是自己真正的生活和给出的投射呢?
(投射,就是自己给出的心意识的活动)
我知道迟到并不是我主观造成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比如堵车吧。但一旦我进入到迟到而造成的状态中,我就搅合进这个课题了。于是我可能也会去抱怨堵车,我可能会对出行和交通有不信任感等等等等,你看,这时候原本不属于我的东西就成了我的了。
而之所以能课题分离,看见自己当下想了什么,没想什么,很重要。
我能很快的察觉,是因为在情绪升起前,我一直是无人打扰的,安静等待的状态。所以情绪一升起,我就察觉了它。
好了,假如,现在我一直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人们一直在互相影响。比如一大家子,一辈子生活在一起,怎么知道哪些不属于我?或者哪些是我说出来的话,别人又复述一番再回到我的?
答案就是,去冥想打坐,把自己清空。
答案就是,别管哪些是哪些不是了,纠缠在一起的很难分辨,就干脆别费劲了,直接清了。如果是自己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它是清不掉的,它反而会在最“空”的一刻自己跑出来。
与其一直纠缠那些 你的,我的,不如先把自己清空,在重新观察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