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32101/0a10483b7d40a4d6.jpeg)
一、佛教传入中国后面临三个问题:
宗教团体是否能够与世俗国家利益共处并拥有独立存在的可能?
宗教信仰是否可以优先于社会的伦理信条和道德规范拥有绝对的地位?
宗教理想是否可以消泯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而拥有普遍的意义?
二、如何应对:
佛教在五世纪以后的两三百年中,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同时自身也深深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与思想世界。
这个过程中,佛教一直用的是一种迂回和柔和的回应方式,慢慢滑入中国的思想。从五至七世纪的思想史进程来看,似乎并不是佛教征服了中国而是中国使佛教思想发生了转化。在佛教教团与世俗政权,佛教戒律与社会道理伦理,佛教精神与民族立场三方面,佛教都在发生着静悄悄的立场挪移。主要的挪移如下:
在专制的中国政权势力的统治下,他们只能无条件承认政权的天经地义,承认宗教应该在黄权之下存在;
在传统悠久的中国伦理的笼罩下,他们只能首先确认传统的合理,并在这种合理性范围内调整佛教的伦理规则;
在中国的汉民族本位立场及其强烈的请示下,佛教也常常需要委婉说明佛教与中国的因缘,用种种比附的或比喻的理由回避民族情绪的强烈对抗。
所以,到了七世纪的中国,佛教已经相当融入中国思想世界,其思想也相当地汉化了。
三、对我个人的启发
佛教传入中国期间如何应对关键的核心问题,让我想到了跨部门合作。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接纳对方固有的原则,并慢慢滑入对方部门的管理思路中,那对方会愿意拿出诚意与你合作,从而使事情达成。但如果仅仅从本部门立场出发,强行要求对方接受本部门的规则,那合作可能就无从谈起,即使对方暂时无奈接受,但一定不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