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懂美学的你,才值得拥有美好

懂美学的你,才值得拥有美好

作者: fay_huang | 来源:发表于2019-04-20 13:31 被阅读41次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by 梁文道

    我曾经认为美是一种特别抽象的主观体验,并没有客观的规律范式可循,只受人的心境、观念、喜好等因素影响,直到我读了《美的历程》这本书才发现,原来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是情感和理性的结合,欣赏美更要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去理解,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作者李泽厚教授是美学大咖,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名满天下,对一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

    曾经有学者认为“早期几何纹样源于生产和生活,叶脉纹是树叶纹脉的模拟,水波纹是水波的形象化,云雷纹导源于流水的漩涡,认为这是对于器物,在实用之外还要求美观,装饰的需要逐渐成为第一位的了”。但是这些说法只是简单的猜测,缺乏事实依据,经不起推敲。李教授通过论证后认为,后世认为的只是装饰而并无具体内涵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原始巫术礼仪祭祀的图腾含义。更多的几何形状其实是在表现原始部落的氏族图腾,比如模拟鸟、鱼、蛙、蛇、太阳的形象,原始的动物图腾崇拜就是一个从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的原始形成过程。

    非洲手鼓上的水波纹样,最初可能是模拟蛇的爬行状

    所以说,美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是这种“有意味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重复的仿制而日益沦为一般的形式美。

    再来看青铜礼器,那些粗犷、笨重的形态,上面的饕餮纹、蟠螭纹、夔龙纹等纹饰已经不是具体的动物图腾,而是为统治者编造出来的动物形象,用以体现早期宗法制社会统治者的威严、力量和意志,它对异族是威吓的符号,对本族则又是保护神。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意义,而在于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雕刻,狞厉恐怖的神秘力量,极为成功的反映了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如火烈烈”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后母戊鼎(曾称“司母戊鼎”),商王武丁时期,目前所知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藏于国家博物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审美从巫术与宗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肯定和歌颂,出现了很多精巧的器型,比如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十五连盏铜灯,复杂精巧,无以复加,代表着极高的工艺水平。但如果和商周器物一相比较,则力量之薄弱,气魄之大小,内容之深浅,审美价值之高下,就判然有别,后者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

    四鹿四龙四凤铜方案,战国,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说完远古图腾和青铜饕餮,就进入了先秦时期,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为基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产生了影响中国两年多年的孔家儒学和老庄道学。儒家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其基本特征是:怀疑论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另一方面,道家消极避退,遗世独立,但却不否定生命,而毋宁对自然生命抱着珍惜的态度,恰恰可以补充、加深儒学。

    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文学强调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所以,中国文学以抒情、说理胜,主观情感的表达必须客观化,使得外物景象不再是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首黎叔的格律诗(可点击文末的原文链接查看):

    《七律·咏牵牛花 》

    不入豪门不受夸,平生只住野人家。

    晨曦未至早开脸,藤蔓己枯尚缀花。

    可借荆棘攀障碍,能随风雨走天涯。

    无人赏识自拍掌,粉面朝天吹喇叭。

    作者通过“比”“兴”的手法借物喻志,托物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有读者留言“刻画逼真并颇似底层清正公务员的政治生态”,真是见仁见智,令人读来意味深长。

    《美的历程》回顾了自中国文明诞生时刻直至明清之际的美学演进历史,对历史做了细致的研究,还有更多有关感官之美背后的故事,大家可以亲身去书中探索。

    最后引用有书君的一句话,你确实值得拥有美好,前提是你要先让自己成为懂得美好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懂美学的你,才值得拥有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dk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