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盘子
周末时光,本想着忙碌劳累了一周,想借此难得的机会赖个床,放个松。
手机里传来微信信息的声音,下意识地抓过来一看。是王校在教师群里发的一条链接,说是今、明两天创先泰克教育云有直播小学数学的研讨课和观摩课,建议数学老师点开观看学习。
想想昨天我们五年级的数学研讨课上,刘校和王校对我们提出的期望:上好常态课,向40分钟要质量。或许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想到这,我已经完全没有了睡意,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刚好准时开始。
第一节课是由南京的张冬霞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线段》。
她给孩子们每一桌都准备了一条毛线,让孩子们抓紧毛线的两端,将毛线拉直。让孩子们对线段的形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张老师让一个孩子上台拉紧一条毛线,让下面的孩子认真观察线段是由什么组成的?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用手指出来。让孩子们有一个生动的感官认识。
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线段的认识,张老师让同桌之间一人拉紧毛线,一人用手指出线段。然后再交换过来。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在拉毛线,有些横着拉,有些竖着拉,也有的孩子斜着拉。
张老师将这些孩子都请到黑板前展示他们的方法,并问其他的孩子这样横着拉是线段吗?这样竖着拉还是线段吗?这样斜着拉呢?
在孩子们确认都是线段时,张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线段的组成部分以及线段的特征。这些都是由孩子们自己先说,然后不断地补充来完善的。张老师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来引导着孩子们大胆地说,并时不时不忘给孩子们鼓励表扬。
孩子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然后张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线段的样子,并用自己的话把线段描述出来。张老师走进孩子们中间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一直是弯着腰的,尽量保持着和孩子们在同一视线上。脸上始终带着微微的笑意,给孩子们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
张老师说刚才都是孩子们在展示,她也想展示一下。于是她拿出一条长长的毛线,用手抓紧两端,手臂使劲伸到最大限度,但是毛线还没有完全拉直,她问孩子们:“这是线段吗?”“不是!”孩子们齐声答道。“为什么呢?”张老师又问。“因为线不是直的!”孩子们斩钉截铁地回答着。
接着张老师请一个孩子帮忙拉住另外一段,将毛线拉直。得到了一条线段。并通过把手抬高,身子蹲下的动作得到了两条斜的线段。
张老师拿了剪刀将毛线剪成两段,拉直其中一条毛线拉直,问这条还是不是线段,孩子们说是。她拿起剪刀再剪开,再次拉直,问还是不是线段。孩子们仍说是。从而得到线段有长短之分的结论。
看到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张老师拿出一枚1元钱的硬币,问孩子们:“这枚硬币上有线段吗?”有孩子说有,有孩子说没有。张老师都分别让他们指出来。说没有的孩子,指着硬币的外围说,因为这条线是圆的,不是直的,所以没有线段。说有的孩子指着硬币上的1字说这是线段。孩子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学习力。
张老师不紧不慢地跟孩子们说,虽然硬币的外围不是一条线段,但是老师是一个魔术师,可以把它变成一条线段。一句话一下子就把孩子的好奇心勾了起来。孩子们睁大眼睛,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上,一枚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了一圈,它走过的路线是一条线段。
练习环节,张老师先通过课件展示四个图形让孩子们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孩子们很容易就准确地判断出来。张老师乘胜追击:为什么另外两个不是线段。孩子们回答:因为线不是直的。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线段的认识。
张老师给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张学习单,学习单上总共有3道题。
第1题是“通过下面两个点你能画出线段吗?你能画出几条?”张老师找了几个孩子的学习单进行展示,让孩子们来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其中一个孩子画的线是弯的,孩子们提醒他以后要用直尺规范画直。
另外一个孩子通过两点画出了两条线段。张老师没有直接否定她的答案,而是笑眯眯地问她:“孩子,你是怎么想到可以画两条线段呢?”孩子用清脆的声音答道:“因为这两个点比较大,我把线画细一点,就可以画两条了!”答案让人忍俊不禁,不过这就是小孩子的思维,童真得甚是可爱。
张老师首先肯定了她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然后她问其他的孩子是否同意这个同学的做法。有些孩子点头,有些孩子摇头,但是脸上都是一副茫然的表情。看来他们确实不知道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
这时张老师才站出来给孩子们解释:端点是没有大小之分的,画大画小它都只是一个点。如果画出两条线段其实就是把这两个点分别分成了两个点。张老师一边详细地解释,还一边在黑板上演示,形象生动,孩子们很快便恍然大悟了。
第2题:你能说说下面图形分别是由几条什么样的线组成的什么样的图像?题目下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边形。
孩子们能够迅速说出第一个图形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第二个图形是由4条线段组成的正方形。第三个图形是由5条线段组成的……因为学生没有学过五边形,所以在这里卡住了。张老师引导孩子们说5条相同的线段可以组成五边形,那么6条相同的线段可以组成什么图形呢?“六边形!”孩子们融会贯通的能力还真是不容小觑。
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学习单的第3题:我来创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造一条线段。我没有想到孩子的思维能力那么强,有的孩子说用“想”的方式在脑海里想象一条线段的样子。有孩子说用“画”的方式,用直尺在学习单的方框里画出一条线段。还有孩子想到用折纸的方式得出折痕就是一条线段。
张老师注意到有一个孩子在座位上折了又折,不停地折。于是她把这个孩子叫到前面向全班同学说明一下他的创造。他说他想把一张纸折成一条线段的模样,奈何越折到后面越难折,因为纸的厚度越来越厚,越来越硬,没有办法继续进行下去。
张老师建议他展开纸看看,他小心翼翼地把折好的纸展开,他的纸上出现了很多条折痕。他的眼睛里一下子闪出明亮的光,他用手指着纸上的折痕说:“这条线段最长,这条线段最短!”太厉害了!不仅创造出了很多条线段,还知道比较线段的长短,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最后张老师引出了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里也有很多研究线段的方法,让孩子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走出了课堂。
之后张老师给听课的老师们做了一个主题为“这些年,那些事”的教学报告,娓娓道来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数学情缘。之所以这么受孩子们的欢迎,她告诉我们她常年遭受着孩子们数学问题的不停歇的“折磨”,而这种常年的“折磨”却是她的幸福之所在。她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音色美妙,掷地有声,字字珠玑,令人折服。
张老师说,数学是很美的,数学有着很强大的力量,将她和孩子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数学也可以是很浪漫的,不断奏响着动听的音符。
数学是无限的,学习更是无极限的。努力做一个有学习力的人,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扬帆起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