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发生在几天前的事情,很普通,但是却对家庭疗愈很有意义。
某一天中午,我回父母家吃饭,去的时候,母亲正在厨房火烧火燎地忙个不停,但是桌上却没有什么成品的菜,我便问母亲,需不需要帮忙,这一问,母亲便吐槽上了。
“小的要吃土豆丝,老的要吃蝌麻莲(凉粉的一种)。硬是把人忙一上午,重点是下错了粉,蝌麻莲也没搞成,还耽误了我做饭。”
我从母亲的话里听出了端倪,无非两点:
一是蝌麻莲失败了,这是她引以为傲的拿手好菜,可是今天竟然失手了,一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同时更怕被人嘲笑。
二是平时饭点很准,向来能准时开伙,今天却搞到现在都没有做好饭,怕有人不高兴,指责她。
我看到这些后,有些心疼母亲。心疼她给自己戴的枷锁。其实人非圣贤,怎么可能一生都不犯一点错呢。在这里,我看到的是,母亲并不能接受自己失败。她因为害怕面对自己下错了粉,没有成功做成拿手的蝌麻莲,而先开口指责点菜的一老一小。她在防御。
“失败了就失败了嘛,错就错吃,没关系的。饭晚一点就 晚一点,也没关系的,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十二点开饭。”我说。
母亲没有再抱怨,只是默默炒着菜。
其实仔细回想,我们在很多时候,又何尝不像母亲一样,因为害怕被批责,而先发制人,开始推卸责任呢?我们之所以会这样不敢承担责任,也正是因为,害怕我们的错不被外界所允许,如果我们不被允许,就不敢犯错,不敢犯错,自然也就不敢去做很多尝试,对自己也就没有了包容,对自己没有包容的人,对外界很明显也会没有了多余的包容,那将会形成一种相互挑剔的产业链。
那如果,我们身为外界时,多给对方一些包容、接纳和允许,主动营造一个安全的容器,是不是当我们自己犯错时,也会有一份这样的接纳在这里托举着我们呢?
今天周六,当我打电话跟母亲说,准备带孩子去蹭个午餐。电话接通时,母亲破天荒地问我:“你想吃啥菜啊,我给你买。”
我听到母亲问我想吃什么菜,我的内心一阵暖。母亲是家里的厨师长,家里伙食大多也是按她的个人意愿来安排,当然一大部分还是综合了营养全面和家人的爱好。我想起了上次一老一小的点菜给母亲带来的困扰,忍不住笑了。母亲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了接纳和允许,她不再害怕被点菜,而是破天荒地让我也享受到了这点菜的特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