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侄儿(上高一)的班主任请到学校,当了一回“学生”。事情是这样的,侄儿二次分班,分到最好的班级,刚开始,还不错,班级前十,但最近下降的厉害,老师很为他着急,准备找家长谈一谈。
弟弟在外务工,弟媳(在家照顾侄儿)上班忙,她让我去。我来到学校打电话,班主任说在上课,让晚上6:30以后再去。弟媳说她去,我想着作为姑姑也应该去了解一下,就和弟媳商量好一起过去。
见了面,我们俨然成了“学生”,老师有理有据,一顿猛批,我们只能一个劲的承诺。后来又把侄儿喊来,当面承诺,接下来该怎么办?老师“训导”我们,弟媳呵斥侄儿。我只能站在一旁,偶尔插话,却被老师“拦截”。我说:“现在吃不了学习的苦,将来就得吃生活的苦。”老师说:“学习苦吗?一点儿都不苦。”我唯一的一句话也被老师堵了回去。
我这个“学生”就更不敢说话了。记得自己真正当学生时,老师的话也是圣旨,说什么都不敢违抗,特别是作业,从来不敢不完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那个时候家长没时间管我们,学习全部靠自觉。
现在上班了,成了一名老师。角色发生了改变,上班期间每天面对的都是学生。他们可不像我,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周末的作业拖延,有的学生上课期间的作业不能完成,甚至还有的学生二者兼而有之。
通报作业的完成情况,没有家长理会,即使有也是表现的不可思议:老师,作业做完了呀!他什么任务没完成?我只好一个一个汇报给回信息的家长。虽然麻烦,但总算有人冒泡了。
至于学生书写情况,学习情况,很少有家长主动问你。有的时候实在忍无可忍,当面告诉家长,她们会当你的面训斥学生,好像是学生的错,与自己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不是说让你好好写吗?你怎么不好好写呢?”“老师,我管不了,他根本不听我的”这是一个留守儿童的家长说的。
不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初高中重要(不知道是不是很多家长的想法),亦或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特点。与学习相比,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安全:磕着了吗?碰着了吗?冷不冷?热不热?是否喝水了?……
你在群里发布通知,他们看都不看,立刻删掉,等找他的时候,说:“老师,我删了,麻烦再发一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会操作,孩子的父母在群里只是摆设,任凭家里的老人一而在,再而三的请教老师,他们都不去完成,好像孩子交给他们的父母,一切都不用管了一样。你在企业微信群里找他们,他们不通过。
等孩子小学毕业上初中,没有学校上,也不着急,到教育局走一趟,孩子的学校解决了(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上学)。所以说小学老师根本没法和高中老师比,我们只能小心翼翼干活,一不小心就会上纲上线,高中老师的话就是权威,无条件服从。
回顾以往,结合现在,我好像一直处在“学生”的角度在工作,即便我是老师,感觉还像以前做学生一样,甚至更多了责任和义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