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比娘早,还是娘比妈早

作者: 一朵康卫忠 | 来源:发表于2021-11-15 16:39 被阅读0次

    妈比娘早,还是娘比妈早——教育心理学分享第398天

    关于“妈”,甲金篆字形资料暂缺,隶书“妈”,左边为女,妇女,右边为馬,供人类役使的力畜,比喻如牛马一样辛劳的妇女。推测造字本义:名词,旧时戏称一天到晚辛劳忙碌的中老年女仆。

    妈比娘早,还是娘比妈早?

    中国人对母亲的称呼很多,“娘”和“妈妈”只是其中之二,这两种称呼间没有继承关系,“妈妈”一词来源于“妈”,“妈”字出现时间要早于“娘”。

    首先跟大家强调一下,尽管“ma”是人类的共通语言,发音基本相同,但“妈”一字和“妈妈”一词在我国自古就有,她不是舶来词,不需向他国学。

    “妈”字最早出现在《广雅·释亲》中,这部书的作者是三国时魏国博士张揖,距今至少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书中曰:“妈,母也”,妈和母是同源字。

    由此可见,“妈”的叫法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其含义就是“母亲”。从造字角度来看,“妈”是个形声字,从女,马声。“妈”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从《说文解字》来看,没有“妈”字的记载。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妈”字是在说文之后的百年间产生的,二是“妈”字在当时并未普遍代表母亲。

    倘若如第二种情况,那当时的古人如何称呼母亲?很多人认为古人对母亲最常用的称呼就是“娘”,因为不少影视剧中就这样称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元末史学家陶宗仪对“娘”作了定义,“娘”字,俗书也,古无之,当作“孃”。《说文》中也有类似注释,说明“娘”字在汉代被“孃”取代或混用。

    据史料记载,西汉年间将年轻寡妇称为“娘”,汉代的“娘”不单代表母亲。到了隋唐时期,“娘”才普遍成为“母亲”的称呼,但还有其它许多含义。

    唐代将教坊中男扮女装的人称为“娘”,将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称为“徐娘”。由此可见,古人对“娘”的使用比较随意,“娘”不在古代正式场合用。

    “妈”字虽然出现在汉魏时期,但并不是当时人对母亲的称呼。据文献记载,秦汉之前的人们将母亲称为“母”,在书写时通常用“妣”(bǐ)来代替。

    两汉时期,母亲的称呼变成“社”,“母”则成为书面语,而“妣”指过世的母亲。当然了,各地也有一些别称,如《说文》中记载,川人称母亲为姐。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开启,时人将母亲称为“家家”或“阿家”。到了两宋时期,“姐”又成为母亲的代称,“妈”也被广泛用于口语。

    从记载来看,“娘”字可能比“妈”字出现的要早,但“妈”代表母亲却要比“娘”广泛,因此古代的“妈”不是从“娘”演变而来,“妈妈”更不是。

    “母亲”一词作为特例保留,“母”则成为书面语,而口语化的“妈”也随之产生。因此,“妈”与“母”确是同源字。“妈妈”一词又是如何来的呢?

    双音节的“妈妈”比单音节的“妈”出现的要晚,“妈妈”一词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的半白话小说中。与“娘”的称呼一样,“妈妈”同样有很多含义。

    除指母亲外,还有“老鸨”、“老年女佣”之意。古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出现更多的双音节词。“妈妈”就是从单音节“妈”演变而来。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语种的“妈妈”一词都有相似发音,基本音为“mama”。研究表明,新生婴儿口腔自然张开,有三分之二会发出元音“a”来。

    所以,“mama”之音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声音,并非是某一国的独创。中国古代的“妈妈”一词来源于“妈”字,而“妈”在1700多年前已出现。

    综合史料来看,“妈妈”一词在宋元时期就已出现,有近千年历史,最主要是这个词由更早的“妈”字演化而来,根本不需要向哪国学,我国自古就有。

    ——节选自搜狐网懂旧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比娘早,还是娘比妈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yq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