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翻看之前的日更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不少错别字,这个反思一下,没有认真去检查修改,早上的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继续优化。不过我发现错误的地方一般都是同音字的替换错误,这个跟输入法其实有一定的关系,现在都很智能,比如前后鼻音不会分,它都能很棒得给到提示。不过要真正说到快速准确,我回忆起来小学的时候用的五笔输入法,虽然被口诀的时候挺费劲,练习的时候也不容易,但是确实熟练之后准确率要高很多。
想到了五笔输入法,还要特意去做了一些搜索,最开始这个输入法的发明人,王永民其实是非常智慧的人。在那之前,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前辈也做过尝试,他就是林语堂。林语堂学贯中西,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赚了很多稿费。有钱之后,他就想要满足内心的一个追求——制造一台中文打字机。下半辈子花了大部分精力和财力,依然没有成功。其实汉字跟拼音会有非常不一样,拼音类的文字是比较简单,是由26个字母组成,而我们的汉字有那么多,很多都是具象化的象形字,要安排起来实际是非常困难,思维不改变,在这个26个按钮上落实是非常难,林语堂就是没有找到这内部的编码原则.
而王永民的创见,就是他注意到了这中间的差别,单词是由字母这样的元素来组成。而他找到了汉字当中的元素,比如就王字旁,青字头,把汉字拆成了各种元素,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每个汉字可以通过四个元素来组合而成,在真正去拆字根的时候,发现基本上135个就可以穷尽所有的汉字元素。对比王永民和林语堂的差别,我觉得就是去发现事物背后规律的能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抽离出对应的编码规则,化繁为简,是真正的大师的能力。比如说牛顿的力学公式F=ma,爱因斯坦的公式E=mc^2等等,真正的本质往往是简洁而美好的。
【下一步行动】
世界是流变的,现象万千,能找到背后的编码规则,其实就是掌握了底层的运行逻辑,再通过组合就能找到之后的解决办法。与其纠结于现象的变化,不如静下心去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
网友评论